只有「遠傳」,沒有國界的傳染病

201408-12來自叢林的殺手 — 伊波拉病毒
台灣沒有伊波拉,但也不能輕忽這個致命的傳染病!

伊波拉病毒在西非爆發後,許多國際救援組織仍無所畏懼地鋌入當地,卻發現因醫療環境的不足、與社會謠言的誤導,大量的醫護與患者,高燒不退、咳嗽嘔吐都會見血,拉肚子解出血便,針頭注射處也會產生極大的血腫,由於意識昏沉,加上尚無解藥,最後只能在血與屎尿穢物中等死…

平均來說,伊波拉只要兩個星期就能奪人性命。研究指出,目前死亡率仍高達九成。可怕的是,病毒在屍體上仍持續具有傳染力…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截至8月18日為止,伊波拉病毒已奪走1350條生命,確認、與疑似的病例,累積達到2473例。但世衛坦言: 實際情況可能更為嚴重。當科幻電影中毀滅式的傳染病情節,成為現實世界中新聞報導的事實時,無分國界地,人人都聞「伊波拉」色變。加上地球村的時代,每天數以萬計的國際人士過境台灣的機場,我們雖非疫區,但你我很難不正視伊波拉的威脅性。

「伊波拉」關鍵 5 問答

Q:伊波拉有解藥嗎?
A:所有藥物和疫苗,都還在實驗階段。
Q:發生在哪裡?
A:這波疫情集中在西非國家,包括幾內亞、賴比瑞亞、獅子山共和國、奈及利亞。最新消息是,剛果民主共和國(DRC)的衛生部長宣布,該國已淪陷成為疫區。
Q:傳染途徑為何?
A:根據衛福部指出,此為「接觸傳染」,接觸到患者與其屍體的血液、分泌物、器官、精液,就會傳染,而至今尚未有空氣傳染的案例報告。它不只會人傳人,也會野生動物傳染人,透過接觸受感染的果蝠、猴、猿等,再傳染給人。在非洲,火烤野生動物算是種常見的點心,在捕抓、料理的過程中,感染的現象常常發生。
Q:會傳到台灣來嗎?
A:雖然我國與西非的布吉納法索及聖多美普林西比,都有外交關係,但此兩國與疫區並非鄰近國家。所以疾管署才會回應,「伊波拉疫情主要仍在西非,評估入台風險低」。
Q:若染病者因而死亡,該怎麼辦?
A:醫療界指出,因為「病毒量」與「病情嚴重度」成正比,所以,屍體上的病毒仍有高傳染力,事實上,許多非洲習俗要為死去親人清潔身體,結果親人、醫護等,都因此感染。因此,要杜絕傳染有其專業守則,例如,將屍體在24小時內火化,或者深埋入地下2公尺處。
Q:所幸痊癒了,可以立刻恢復正常的社交生活嗎?
A:可恢復一般人生活,但,有些風險需避免,因為男性病患於康復後三個月內,精液仍可能帶有病毒,於這段時間,應避免性行為,或使用保險套。

隨四季更迭的傳染病令人遺憾的新紀錄! 今年8月下旬短短一週內,連續兩起登革熱致死病例,都發生在高雄的氣爆災區中,驚人的是,今年入夏後本土病例為744例,光高雄市就占了726例,且感染登革熱的病例數還迅速攀高。這主要肇因於濕、熱的天氣下,再加上氣爆後,柔腸寸斷的路面遇上西南氣流,多低漥積水處不易清除。

台灣夏、冬兩季,是傳染病的高峰期。在夏季,主要是腸胃道的傳染病與登革熱。埔里基督教醫院感染科主任蔡文石醫師指出,「登革熱主要出現在高屏地區,台南也有」也就是說,別說中部以北的民眾不太清楚這種病症,連醫療人員可能都感到相對陌生。然而,為什麼北部也數度傳出有人感染登革熱? 因為,隨著暑假的腳步,前往東南亞旅遊;地球村的時代,防疫,早已是不分國界,更無分身分了。

「登革熱又叫作斷骨熱,發燒、頭痛、骨頭痠痛、甚至眼窩後面都痛 」蔡文石醫師指出。 但是,這並不會直接透過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而傳染,而是透過病媒蚊– 主要是「埃及斑蚊」及「白線斑蚊」。疾管署指出,有個特別的現象,就是有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史之患者,為致命率較高的登革出血熱之高危險群。

201408-13另一方面,讓許多父母嚴陣以待的,還有夏季常見的腸病毒。好發齡層為三歲之下的兒童,會有的癥狀是口腔內部與手腳都會長水泡,發燒、昏沉、且有無故驚嚇而抽搐的情況。

腸病毒傳染力極強,傳染途徑相當多元,包括了食物與飲水傳染、飛沫與空氣傳染、接觸傳染。蔡文石醫師強調,「這病毒常常是透過哥哥姐姐去上學,帶回來傳染到家中兒童」,所以,大人們為了小寶貝的健康,可以從自己勤洗手開始。

一過中秋,冬季的腳步慢慢逼近,屆時,就是流感發威的時期了。面對流感病毒有A、B及C型,到底它與感冒的差異是甚麼? 其實,有兩個最大不同,第一個是流感症狀的嚴重度與時間性,高出感冒許多,比如說,流感會是全身性的,包含倦怠、肌肉酸痛等,感冒則大多集中在呼吸道而已;另一方面,流感症狀發作突然,痊癒的時間也可能長達半月之久。疾管署強調,流感病毒和一般感冒相比,還有一個重要特點,就是……

201408-14….「非常容易發生突變,且傳染力相當強」,會在短時間內造成規模不等的流行,大部分都是飛沫與接觸傳染。關於「新型A型流感(禽流感)」 — 病毒,會自己演化來「適應」在民國90年代開始出沒台灣的禽流感,當時稱為H5N1,10年過去了, 2013年H7N9又引發人心惶惶;隨著病毒自己演化,禽傳人?人傳人?「它」的傳播途徑到底是甚麼? 醫療第一線對此傳染病的治癒效率又如何評估?

事實上,目前尚無足夠證據說明它的傳染途徑。但一般來說,新型A型流感病毒會存在於受感染動物的呼吸道飛沫顆粒、排泄物中,人類主要是透過吸入、接觸而感染。蔡醫師強調,「正因為主要是飛沫與接觸傳染,所以,以前活禽市場中,有宰殺的動作時,特別危險。」

新型A型流感的症狀與流感相似–發燒、咳嗽及呼吸短促,但致死率最高達60%,而且,往往會快速進展為嚴重肺炎,可能併發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敗血性休克等,雖可以流感藥物治癒,但患者必要時需遭到隔離。

養成好習慣,杜絕傳染病

病毒與細菌看不見卻確實存在,現代人面對無國界傳播、又不斷演進的病毒,到底該怎麼辦? 國內感染管控的權威,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醫師曾指出,許多型傳染病的防疫重點,都在「徹底處理接觸界面」。也就是說,必須對致命性傳染病的傳染途徑有基本常識。對此,蔡文石醫師指出了各大醫院共同作法,其中的秘訣是:「所謂禍從口出,病從口入,這意指病人一定要戴口罩,而大家平常要勤洗手,餐飲一定要熟,水果最好少吃已經剝好的」。

我是感冒還是中暑?

頭痛頭暈、食慾不振,覺得身體熱熱的…我是感冒還是中暑?

文 · 大傳中心

炎炎夏日,隨著盛夏的到來,氣溫也一直往上飆高,今年高溫甚至屢屢破表,使得中暑
人數頻創新高。到底中暑會有哪些症狀呢?是不是自己休息就可以了?吃冰淇淋、躲冷氣房,是很多人避暑的方法之一,但這些方法真的有效嗎?

中暑的症狀與原因

根據埔里基督教醫院心臟內科主任崔東霖醫師表示,通常中暑前會有『熱衰竭』的症狀,也就是會有頭暈、噁心、想吐、體溫升高、全身虛弱的狀況,一但進展到中暑時,表示身體已無法調節適當的體溫了;也就是說體溫高到大腦控制身體溫度的『視前核』無法控制體溫,以至於溫度會一直在40~42度以上降不下來,這就是中暑了。

中暑與感冒發燒是不同的,感冒發燒是由於病毒感染引起,但中暑通常是有兩種原因所引起,一是傳統型的中暑,也就是在溫度太高的環境之下,身體無法散熱,而導致體溫一直升高。另外一個原因是運動型中暑,通常發生在新兵訓練或是運動員的身上。很多人誤以為運動員應該是很不會中暑才對,但其實他們在大量運動、大量流汗的情況下,加上周圍環境的高溫、潮濕,很容易發生體溫一直升高而中暑。體溫在一定程度之內,是可以透過流汗、汗水蒸發來散熱;但當外界環境溫度太高,濕度又高時,汗水蒸發散熱的效果會變很差,因此就容易中暑。

中暑嚴重的狀況是會導致生命危險的,所以如果出現頭暈眼花、全身虛弱、口乾舌燥等狀況,不要懷疑,應該盡速就醫!

根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統計,75歲以上的老人,中暑發生率是一般成人的三倍,因此之前也有看到老人熱死在鐵皮屋中的新聞。由於老人家對於環境溫度變化反應較不敏感,排汗也較緩慢,中暑初期身體會感覺很熱、皮膚乾且發紅、體溫升高、心跳加快、呼吸加快,嚴重者會出現無法流汗、頭昏、頭痛、噁心、嘔吐,甚至神智混亂、抽筋、昏迷等症狀。

處理中暑5步驟

如果發生疑似中暑的症狀,應該先...

1. 蔭涼 — 儘速移至陰涼地方
2. 脫衣 — 鬆脫身上衣物
3. 散熱 — 並用水擦拭身體及搧風
4. 補水 — 提供稀釋之電解質飲料(如運動飲料)或加少許鹽的冷開水以降低體溫
5. 送醫 — 儘快送醫。

崔醫師也表示,通常至急診的病患大部分都是熱衰竭,還沒到中暑的狀況,主要區別就是看病患意識是否清楚。真正的中暑已經是非常嚴重了,因為身體就是處於40~42度的高溫當中,意識通常是不太清楚。

埔里基督教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游文仁表示,以中醫來說,中暑又分為『陽暑』及『陰暑』兩種。由於待在高溫炎熱的環境中而引起的中暑,例如在大太陽下曝曬過久,身體無法散熱,這就是『陽暑』。但曬完太陽後進冷氣房吹冷氣,例如很多上班族,明明在辦公室辦公卻也會中暑,這個就是因為體內熱氣尚未排出,吹冷氣卻使毛孔緊縮,使得體內熱氣更不易排出而造成中暑的現象,就是『陰暑』。

中醫在治療中暑有兩個方式,很多人熟知的就是『刮痧』。游醫師特別提醒,刮痧不一定要刮到出痧才是有效哦!很多人會以為刮痧一定要刮到皮膚變紅或變紫色才是有效,其實不然,因為這要看個人身體夠不夠強壯而定,不是每個人或每次刮都一定會出痧的。另外一種治療中暑的方式就是內服藥,以中藥來調理身體。

至於夏天是否可以吃哪些食物來預防中暑呢?游文仁醫師說,吃西瓜等瓜果類較涼性的食物、綠豆湯、仙草等等,是可以協助降體熱,但他也提醒有句台灣俗語說:「暗時吃西瓜,半暝會反症。」意思是晚上如果吃太多西瓜,半夜就會瀉肚子了,所以涼性的食物不宜太晚吃,份量也要適中才好。 最近在日本熱賣的防中暑糖果,夏天最高銷量曾達到每日1萬包,但是否真的有效呢?據《朝日新聞》報導,防中暑糖是大阪府一家糖果公司應某建築公司要求開發的。他們推出了每粒含鹽約0.25克的檸檬味硬糖,是普通含鹽糖果鹽含量的10倍左右。據報導,吃這種糖配合足夠飲水,就能防止中暑。但崔醫師說這是因為高鹽糖果的鹽份被血液吸收後,可以改變血液的滲透壓,使得人比較快感到口渴,因此會適時的知道要去補充水分。不過這種糖果對於老人家或心臟衰竭的個案可能不適合,因為老人家若因此喝太多水,反而可能造成心衰竭或肺水腫,因此最好看流失多少水來補充多少水分。

防中暑妙方

  1. 要注意溫差。尤其從室外一下要進入冷氣房中,通常溫差可能差到將近十度,就要特別注意。
  2. 傍晚太陽下山後可散步或做些簡單運動,流流汗也可將體內的熱氣散掉。
  3. 可用薄荷等香草植物泡茶喝或是拿來泡澡,亦可協助身體代謝哦!
  4. 綠豆湯、仙草等食物也有協助代謝的功用,在夏天來說是很好的食品。
  5. 多喝水。每天喝3000CC左右的水。
  6. 運動時有專業教練在場幫忙評估、運動中補充運動飲料(主要是補充水分加上微量的電解質)、適度的休息。

認識視覺障礙與視覺輔具

文 · 埔里基督教醫院 職能治療師 謝孟如

走在夏日街頭,您是否感覺太陽光很刺眼呢? 在辦公室中,您是否覺得辦公室內的燈光太暗或是太亮了? 您是否會因為晚上視線不佳而造成外出困難呢?如果以上的問題,您的回答是“Yes”的話,那可要留意囉,因為這可能是視覺障礙造成的問題哦!

我們一般常把視覺障礙跟「盲人」幾乎劃上等號,但以醫學上來說,視覺障礙其實可分為「低視能(Low vision)」和「全盲」兩種。 低視能是因為先天、老化、疾病或意外傷害使得視覺功能漸漸退化且無法恢復,如:弱視,也算是低視能的一種。但此種視障可藉由輔具、環境調整而減輕用眼負擔、提升視覺功能的狀態。全盲,則是完全無法或難以視覺來與外界溝通、分辨人事物的狀態,又分為「有光感全盲」與「無光感全盲」。 幼兒常見的弱視,是幼兒時查不出眼睛構造的病變,視力卻發育不良,不過這可透過矯正、視覺訓練來改善視力,達到某程度上的穩定。

常見的視覺障礙成因有:早產後眼球發育不良、高度近視、青光眼、白內障、視網膜色素病變(RP)、視網膜病變、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黃斑部病變、視神經萎縮、腦瘤、其他全身性疾病(例如多發性硬化症)或罕見疾病(例如馬凡氏症候群)等。視障者常見的問題可能有:感覺太陽光很刺眼、感覺辦公室燈光太暗或是太亮、晚上視線不佳造成外出困難、從室外進到室內需要比較長的時間適應、看不清楚對面走過來的人是誰、看不清楚餐桌上有哪些菜、常被誤會不主動打招呼、看不清楚或看不到報紙(或是信件、書籍、藥袋、標籤、電視遙控按鈕…)等等。

眼睛是靈魂之窗,有視覺障礙常會對生活上造成許多的不便,所幸現在醫學科技進步,國內也有許多相關的輔具可以協助有視覺障礙的朋友哦! 目前市面上常見的視障輔具有:視障用白手杖、收錄音機或隨身聽(A款一般型和B款數位型)、視障用點字手錶、視障用語音報時機、特製眼鏡、包覆式濾光眼鏡、手持望遠鏡、放大鏡、點字板、點字機(又稱為打字機)、點字觸摸顯示器、可攜式擴視機、桌上型擴視機、視障用螢幕報讀軟體、視障用視訊放大軟體、語音手機、語音血壓計、語音體重計、語音體溫計、義眼、居家無障礙設施…等等。

其中,若有符合身心障礙者輔具補助基準表的規定者,以下幾類視覺輔具,是可以申請相關輔具補助款的,包含:特製眼鏡、包覆式濾光眼鏡、放大鏡、可攜式擴視機、桌上型擴視機、手持望遠鏡、螢幕報讀軟體、視障用視訊放大軟體、點字機等,皆可以申請內政部相關輔具補助款,但補助金額會按照身分別(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一般戶)有所不同。

詳細內容可致電當地鄉鎮公所社會課詢問
南投縣埔里鎮中山路二段239號
服務專線049-2984040~4

■ 設籍南投縣的民眾若需要眼科醫師開立診斷書,可選擇掛埔里基督教醫院 眼科醫師尋求建議與協助(049-2912151)

■ 若需經政府設置或委託辦理之輔具服務單位輔具評估人員(含該單位特約之輔具評估人員)開立輔具評估報告書,請至南投縣輔具資源中心:
南投縣埔里鎮八德路17號
南投縣身心障礙福利復健服務中心一樓
049-2420390或049-2420338)

尋求幫忙與諮詢。 服務窗口整理如下:

對身心障礙者輔具補助基準表有疑惑→找當地鄉鎮公所社會課詢問
(南投縣埔里鎮中山路二段239號 服務專線049-2984040~4)
需要眼科醫師開立相關視覺輔具診斷書→可選擇掛埔里基督教醫院眼科
(南投縣埔里鎮鐵山路一號 049-2912151 掛號)
需輔具評估報告書→設籍南投縣縣民,請找南投縣輔具資源中心
(南投縣埔里鎮八德路17號 南投縣身心障礙福利復健服務中心一樓
049-2420390或049-2420338)

隔代教養影響兒童心理健康?

文 · 埔里基督教醫院 臨床心理師 林淑鈴

所謂的「隔代教養」是指:因家庭變故、父母親離婚或工作等因素,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擔任了孩子大部分或全部的教養工作跟責任。一般人對隔代教養通常都持有負面的印象,包括祖父母可能會比較寵溺孫子,造成孩子較驕縱、叛逆;或是祖父母的體力有限,陪伴孩子學習或遊戲、休閒的時間可能相對較少,孩子能接收的外來刺激也就少了許多;而如果孩子年齡稍大一點,可能也會面臨祖父母無法指導孩子課業,或兩代間的思想觀念有歧異的狀況,加上祖父母對於文化、網路資訊的接觸也少,與青少年容易產生溝通上的問題。

有些學者的研究認為,「隔代教養」的幼兒會表現出比「非隔代教養」的幼兒,更多的情緒問題、行為障礙、性格缺陷、人際交往缺陷,且生活適應較差(王玲鳳,2007);或是隔代教養家庭普遍存在著,教養信念不一致、親子關係不融洽、孩子情感需求無法獲得滿足的問題(王健,2011)。

但其實,隔代教養也有優點。比如孩子的父母親能專心工作,節省請保母的開銷,祖父母除較有育兒經驗外,生活經驗也更豐富,且更有時間、耐心和愛心陪伴孩子,可以教會孩子做人的道理,也可以增加跟孫子的親密度跟成就感等…

而以幼兒的發展而言,若祖父母與幼兒的相處時間長,則其對幼兒的常規指導及人際教導也愈多,促使幼兒利社會與親和行為也愈多(蔡玉青、呂翠夏,2006)。也曾有由祖父母帶大的孩子分享自己的經驗看法,認為經由爺爺奶奶帶大的孩子比較乖巧懂事、體貼,像是知道爺爺奶奶年紀大,會主動幫忙做家事;且由於跟祖父母的相處時間長,對於老人家較了解,也會較喜歡接觸長輩等。

誠然,父母親的角色是沒辦法替代的,孩子對父母的情感需求,也是其他任何感情所不能取代的。如果是因為工作的關係而必須將孩子託給祖父母照顧,建議家長平時也要盡量多關心孩子的狀況。跟孩子相處時,可以多跟孩子有擁抱及肢體上的接觸,讓孩子知道父母也都很關心他、愛他。在教養觀念跟長輩不合時,要以尊重的態度,耐心溝通,取得一致的教養方式;並鼓勵長輩在照顧孩子之餘,也要維持自己的興趣跟嗜好,盡量不要讓自己的生活重心只有孫子。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人格是否發展健全,與他對「愛」的需求能否得到滿足有很大的關係。若由祖父母帶大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能感受到充分的愛、不覺得被拋棄,而在情感上感到失落、憤怒與害怕,因而對這個世界不信任,而是能同時獲得及感受到祖父母及父母的關愛,則對孩子的心理健康、人格發展及將來的人際關係和生活適應都有正面的影響。

看見生命的韌度

■ 文 · 埔里基督教醫院 護理之家護理長 黃世馨

初次接觸,圍繞在身旁的是一位佝僂年邁的老父親,他身著的衣物明顯已經陳舊、破損;而另一位女性,則是眼神退縮、不多話的精神障礙姐姐,正推著坐在輪椅上的個案。身上放著供應營養的鼻胃管、因為開腦大手術而置放的尿管、頭上還有一道長約20公分的術後傷口,身體偏斜一邊,胸前圍著毛巾銜接流涎口水。與老父親交談後得知,個案是家中的經濟支柱,家裡還有兩位患有精神障礙的姐姐,因為頭痛一直未及時就醫,直到倒下了才知道事情嚴重。家裡的經濟支柱倒下,全家頓時失去依靠,老父親不禁淚流滿面。

201408-15個案輾轉入住到護理之家,剛開始是一位重癱患者,其營養需求全仰賴著鼻胃管灌食,自己也完全沒有咳痰能力,需要由護理人員幫助抽痰,才能維持呼吸道乾淨,也沒辦法發出任何聲音,更別說自行活動了。

然而老父親以及姐姐,每天從未缺席,不論刮風下雨,每一天都從家裡步行約30分鐘的路程來到護理之家探望。看見老父親如此掛心,我們讓家屬了解,太過多的生活協助反而會使功能退化,也每天對著個案說,因為你年輕,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護理之家有很多個案都經由照護後皆得以返家,我們會努力,但你也要加油。透過多次與各個專科團隊以及家屬的會議,不斷地修正對個案的照護措施,積極的復健加入,甚至由社工尋求更多的資源以供家屬使用,讓家屬可以更加沒有後顧之憂,放心讓個案積極復建。每次見到個案,就不斷耳提面命的提醒:要把口水吞進去,這也是訓練吞嚥的方法;躺在床上時要自己手拉著床欄翻身;從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吃、喝、拉、撒、睡,就像教導孩童一般;從咀嚼、吞嚥、如廁這一些大部分人都認為微不足道的小細節開始,個案從重癱到現在,已經經過一個半月的訓練,移除了鼻胃管及尿管,開始自己進食;從無法發聲,到可以緩慢說出單字;從重癱臥床,到可以行走平衡桿。我們看見個案的喜悅,與老父親臉上藏不住的欣慰。個案目前已經完全不需要依靠輔具便可201408-16以行走,說話的應對進退也對答如流,還會在用餐完畢後,幫忙其他住民洗碗。

現在個案已在護理之家住滿5個月了,計畫個案即將回歸到社區。再次召開跨專業的團隊會議,團隊間規劃回歸社區後的社會資源連結,也在護理之家教導個案學習生活技能,以便可以更順利返回社區生活。老父親在過程中,看見兒子的進步,不斷地點頭感謝,流下的眼淚是滿足喜悅的。

護理之家全體員工感謝所有護理之家的住民及家屬,你們才是支持團隊的最大力量與動力來源,謝謝住民與家屬,成為我們的老師,讓護理之家不斷卓越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