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教養影響兒童心理健康?

文 · 埔里基督教醫院 臨床心理師 林淑鈴

所謂的「隔代教養」是指:因家庭變故、父母親離婚或工作等因素,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擔任了孩子大部分或全部的教養工作跟責任。一般人對隔代教養通常都持有負面的印象,包括祖父母可能會比較寵溺孫子,造成孩子較驕縱、叛逆;或是祖父母的體力有限,陪伴孩子學習或遊戲、休閒的時間可能相對較少,孩子能接收的外來刺激也就少了許多;而如果孩子年齡稍大一點,可能也會面臨祖父母無法指導孩子課業,或兩代間的思想觀念有歧異的狀況,加上祖父母對於文化、網路資訊的接觸也少,與青少年容易產生溝通上的問題。

有些學者的研究認為,「隔代教養」的幼兒會表現出比「非隔代教養」的幼兒,更多的情緒問題、行為障礙、性格缺陷、人際交往缺陷,且生活適應較差(王玲鳳,2007);或是隔代教養家庭普遍存在著,教養信念不一致、親子關係不融洽、孩子情感需求無法獲得滿足的問題(王健,2011)。

但其實,隔代教養也有優點。比如孩子的父母親能專心工作,節省請保母的開銷,祖父母除較有育兒經驗外,生活經驗也更豐富,且更有時間、耐心和愛心陪伴孩子,可以教會孩子做人的道理,也可以增加跟孫子的親密度跟成就感等…

而以幼兒的發展而言,若祖父母與幼兒的相處時間長,則其對幼兒的常規指導及人際教導也愈多,促使幼兒利社會與親和行為也愈多(蔡玉青、呂翠夏,2006)。也曾有由祖父母帶大的孩子分享自己的經驗看法,認為經由爺爺奶奶帶大的孩子比較乖巧懂事、體貼,像是知道爺爺奶奶年紀大,會主動幫忙做家事;且由於跟祖父母的相處時間長,對於老人家較了解,也會較喜歡接觸長輩等。

誠然,父母親的角色是沒辦法替代的,孩子對父母的情感需求,也是其他任何感情所不能取代的。如果是因為工作的關係而必須將孩子託給祖父母照顧,建議家長平時也要盡量多關心孩子的狀況。跟孩子相處時,可以多跟孩子有擁抱及肢體上的接觸,讓孩子知道父母也都很關心他、愛他。在教養觀念跟長輩不合時,要以尊重的態度,耐心溝通,取得一致的教養方式;並鼓勵長輩在照顧孩子之餘,也要維持自己的興趣跟嗜好,盡量不要讓自己的生活重心只有孫子。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人格是否發展健全,與他對「愛」的需求能否得到滿足有很大的關係。若由祖父母帶大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能感受到充分的愛、不覺得被拋棄,而在情感上感到失落、憤怒與害怕,因而對這個世界不信任,而是能同時獲得及感受到祖父母及父母的關愛,則對孩子的心理健康、人格發展及將來的人際關係和生活適應都有正面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