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

心文 · 大傳中心

因著氣候變遷,台灣今年的最低氣溫不斷向下挑戰最新紀錄,
在寒流來襲的時候,心血管疾病也悄悄的來報到了……

52歲的李君,是某科技公司的技術副總,寒冬的夜晚,為了趕工作進度仍常與部屬一同加班。年紀輕輕能成為上市公司的副總,除了能力之外,在卓越績效的背後,付出的就是時間跟心力的努力了。

這天上班時,李君忽然昏迷倒地,嚇壞了公司同仁,立即叫救護車將副總送往醫院急救,卻是回天乏術…

李太太接到通知趕往醫院時,只聽到這令人心碎的消息,正值生命中綻放炫麗色彩的時
刻,該說是人生、事業的巔峰,沒想到就這樣突然告別了人生舞台,留下太太及兩位稚子,令人唏噓~

48歲的張君,是大學教授,在11月初的某天清晨,他一如往常的到台大跑步晨運,
沒想到忽然心臟不適倒下,一起跑步的有一位醫師,雖然馬上施行急救並叫救護車送醫,卻仍然在到院前死亡。張太太趕到醫院,連最後一面都沒見上,誰想到前幾小時還一起吃早餐、卻在幾小時後天人永隔呢?

以上這兩個案例,很遺憾的,並不是故事,而是真人真事。近幾年來我們也不時聽到名人猝死的案例,包括前國合會秘書長陳正忠在爬山的時候猝死、藝人馬兆駿在超市購物時心臟病突發不幸死亡、主播廖筱君的弟弟廖維德在打籃球時猝逝、立法委員廖風德爬山時心肌梗塞猝死、演藝圈影視大亨楊登魁因腦中風病逝、戎祥酒後因心肌梗塞猝死等。他們發生不幸的年齡,正是該意氣風發的青壯年時期,為何我們以為是老年人專利的心血管疾病竟這麼的悄悄找上了他們?

根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對「猝死」的定義說明,指的是原本沒有任何症狀跡象,由症狀發生到死亡,整個過程時間小於一個小時。參考國內外相關文獻報告顯示,猝死的案例以心因性(也就是各項心臟病)為最主要的原因,平均發生年齡在50歲至80歲以上。也就是說由心肌梗塞、重度狹心症、心肌病變,同時合併心律不整等原因所引發。

埔里基督教醫院心臟血管中心主任、也是心臟內科主治醫師的孫德光醫師說,在冬天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以中風、心肌梗塞、下肢血管阻塞為主。在氣溫降到比較寒冷時,
這些疾病發生的機率都會大幅提高。但這是因為氣溫變化還是患者身體本身引起呢?孫醫師說,如果本身就有三高的病患,當然發生的機率就會比一般人高;但是否有這些疾病就一定會有中風、血管阻塞的狀況?其實也不一定,因為這個跟個人平時的控制以及保養也是息息相關的哦!

心血管疾病是一種慢性發炎的疾病,德國紐賀堡環境健康研究中心的史奇奈德(AlexandraSchneider)博士,在一項對過去六年,從1,000名曾遭受心臟病發作的成人中,抽取血液樣本進行檢測,發現連續五天寒冷的天氣會造成發炎程度增加,如C反應性蛋白質(CRP)和白細胞介素6( interleukin-6)等的上昇,而纖維素原(fibrinogen)則是在之後的3天才提高。

寒冷可引發血液濃度更濃及增加血液的凝結能力反應,所以在冬天,因心血管疾病而死亡的人數也會增加。在低溫狀態下,周邊血管收縮、會造成血管阻力及血壓上升,使心臟負荷增加;而心臟冠狀動脈也會收縮,尤其在心臟血管已有動脈硬化狹窄處,更容易因寒冷而縮緊,造成血流不順暢,而加劇心肌缺氧、心絞痛等症狀。

本期針對冬天常見的心血管疾病,特別是心肌梗塞及中風,為您做深入淺出的報導,希望幫助每位讀者能在寒冷的冬天中,多一分預防、少一分傷害!

中醫科 許正確 醫師

許正確文 · 大傳中心

想到「中醫」,你的第一印象會是甚麼?有人驚嘆的是,一分鐘的「把脈」就足以得知長期生活習慣的高深醫術,也有人說,自己替家人買過各種「調整體質」的藥方,像美人湯、「登大人」轉骨湯、安神湯等,或者,有人對於中醫口中的「精」、「氣」、「神」之說,具體來看到底是指哪個部位,而深感好奇……

第一眼看到許醫師走進診間,就感受到他神采奕奕、充滿熱情,一聊之下,得知他剛從台南市知名的中醫診所加入埔基大家庭。問到為什麼會選擇來埔基而非中部都會,他表示,他一直都很欽佩基督信仰中「在別人的需要上,看到自己的責任」,所以就身體力行的實踐了!他說,在執業的近十五年期間,他所見識到的基督教醫院與其他區域醫院和診所相較,「講實在的,教會機構的心志,除了服務,沒有別的了,更不會是營利啦!至少,我個人的觀察中,在資源相對缺乏的地區,我只看到基督教與天主教的醫院。」而他之所以最後選擇了埔基,則是因為大家所敬愛的埔基的中醫師游文仁醫師,是他昔時同窗,大力向他推薦並邀請他來。

場面熱絡起來後,因著許醫師學經歷的多面涉略,我們就單刀直入請教他,關於中西醫
之間的異同之處?他指出,「兩者相輔相成對病人而言是最好的福音!既可減少患者與這個家庭的負擔,並減少整體醫療資源的支出。」許醫師說,有人會認為中醫「玄虛」,這是因為中醫的發展,自有文字記載大約兩千年以來,往往是以病人為師、再加上一些臨床資料,比起西醫從生物學、解剖學等,來分析數據,並眼見為憑,中醫的確存有過去數千年經歷所留下的觀感。然而,現在越來越多科學研究與臨床實證,都指向中醫確實有治病與醫人的妙方。

而在他資深的服務年歲中,他體悟到「老實說,連當醫生的,要面對侵入性的治療,自己都會怕了,更何況是病人。」因此,他秉持著,真誠由衷地關懷很重要,最關鍵
的是「站在患者的立場與心情上,與他溝通、建議。」人類身體的構造與運作,是個充滿奧秘的小宇宙,自然,其中的疑難雜症往往隨著主觀上的體質不同、與所處的客觀環境(如經濟條件、生活型態)不同,若是有醫生敢掛保證說:你所碰到的,我全都能醫!大概與民眾的需求背道而馳;相反地,醫院能同時提供令人信任的中、西醫的服務,
則是民眾的最佳福音。
許正確 醫師
中國醫藥大學學士後中醫系畢業,
曾於台南鄭守柔中醫診所、台南元生中醫診所擔任中醫師
現任本院中醫科 主治醫師

主治項目:過敏性鼻炎、偏頭痛、經痛、腸胃機能不適、
青春痘、筋膜炎、坐骨神經痛、各種久年腰痛、
網球肘、五十肩、腕隧道症候

門診時間:
每週三、六 上午
每週一、三、五 下午
每週一、五 晚上

急救密技

出.缺血型中風談了這麼多,到底中風、心肌梗塞、下肢血管阻塞的區別是什麼?又會有哪些症狀呢?
孫醫師說,中風其實是一個比較籠統的名詞,各個部位都有可能中風的,因為中風是血管被血塊或動脈硬化的斑塊塞住,所以可能有腦中風、眼中風、下肢中風、腸胃道中風等等。

心肌梗塞代表的是心臟周圍的冠狀動脈被堵塞住,所以心臟的肌肉無法獲得足夠的氧氣及養份,可能導致心肌壞死。但是只要有血管的地方就有可能堵塞,所以這是全身性的問題。不過中風與心肌梗塞相比,可能中風會影響比較大,因為會有失能的問題,失能之後對個人、對家庭、對社會的負擔都很重,不但個人無法工作,還需要別人來照顧。

血管「腦中風」可能出現這些症狀:

說話大舌頭、手腳莫名其妙的麻、臉偏一邊等等,當發現跟平常不太一樣時,就要趕快送醫院,是比較明智的方式。腦中風主要分為兩種
類型,一種是因腦內血管阻塞所致,稱為栓塞型(或缺血型)中風;另一種是因腦內出血而造成的,也就是血管破裂,血流到腦內,稱為出血型中風。通常栓塞型腦中風的發生率是出血型中風的4倍,但目前已有藥物可治療,死亡率反而比出血型中風的死亡率還要低。

根據衛福部的統計,發生中風後一個月內的死亡率,栓塞型中風為5%、出血型中風為20%;一年內的死亡率,栓塞型中風為10%到15%、出血型中風則高達20%到30%。出血型腦中風的成因,十之八九都是因為血壓飆升、血管破裂所致,而國內高血壓的好發族群是的青壯年人口,因此出血型腦中風發生的年齡層通常也在這個族群。

栓塞型中風多半是肇因於血管硬化所致,而血管硬化通常以65歲以上的老年人發生比率較高。

搶救中風黃金口訣

搶救中風是在和時間賽跑,國民健康局和台灣腦中風學會近來大力推動「F AST」口訣,
教導民眾快速辨識中風的4大症狀,4個步驟如下:

另一種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又俗稱小中風,是一種輕微的缺血性中風,主因是腦部短暫缺血,發作時會有短暫性單側手腳麻痺、無力、說話不清的現象。由於發生的時間可能只有幾分鐘,最長不超過二十四小時就會恢復,因此很容易被民眾忽略,但可能反覆出現,若沒有好好做進一步檢查,接受適當治療,就很可能會發生嚴重性的中風。依據國民健康署的委託研究顯示,有將近10%的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病人,在七天內會發生中風,因此,國民健康署也呼籲民眾一旦察覺自己發生小中風時,必須立即接受檢查和診療,千萬不能置之不理。

我是高危險群嗎?

根據衛生福利部今年的統計,國人十大死因中,第二名是心臟疾病、第三名是腦血管疾病、第八名是高血壓性疾病,心血管相關疾病就占了三個,平均每天有93.3個人是因為心血管相關疾病而死亡,而過去10年中,50歲上下的熟齡族因心臟疾病死亡率則大幅成長了25%,且因天冷沒有做好保養的猝死年齡層更是逐年下降,病發年齡年輕化已逐漸成為趨勢。

到底哪些人是心血管疾病好發的高危險群呢?說到這個,當然首推「三高」族群了!如果本身是高血壓、高血脂、血糖偏高(糖尿病)的病患,當然發生心血管疾病的機率就會比一般人高;但是否有這些疾病就一定會有中風、血管阻塞的狀況呢?其實並不一定,重點是如果自己有慢性病,要知道如何預防、如何保養、與醫師配合好好治療,這樣就可以大大降低風險了。孫醫師說他的父親糖尿病快30年了,也有肥胖跟膽固醇的問題,但目前都沒有太大的問題,就是因為平時都有控制的關係。

至於在發病之前是否有什麼警訊可以先提醒我們呢?埔里基督教醫院心臟血管中心主任、也是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孫德光醫師說:「大部分血管堵塞的疾病,很多時候前面都沒有什麼警訊,而是突然發生的,這也是心血管疾病比較恐怖的地方。我常常會舉例說,就像我們早上要出門時,看到天空有烏雲了,如果還不帶傘出門,下午雷陣雨來當然就會被淋濕了。我做過最年輕的心肌梗塞病患是28歲,他本身有高膽固醇,也抽菸、生活作息不正常、又胖……,像這些就是危險因子。危險因子就像是空中的烏雲,當我們看到烏雲時,你就要開始預防了,尤其是年輕人通常也不會有什麼症狀,甚至有的人都有做體檢,也還是一樣中風或心肌梗塞。大部分青年或壯年人碰到這種突發性的心血管疾病發作,仔細觀察會發現通常還是有跡可循的,你會發現他們之前健康檢查的報告一定有一些數值是異常的,但他們通常都沒有做後續的追蹤,也不在意。像有些人每年都會花幾萬元去做體檢,但可能連續五年驗出來膽固醇都高,可是好像這個膽固醇沒
造成我什麼困擾,所以我還是照常吃飯上班睡覺,就沒理他,輕忽了這些問題;也有人可能知道膽固醇高對血管不好,但因為好像也沒怎麼樣,所以可能藥就沒吃、也不照醫生建議去運動……,每個人的理由都不同。」

預防勝於治療是不變的真理,編輯台也特別幫大家整理了危險因子表。常見的危險因子包括:

1. 心肌梗塞家族史
2. 男性
3. 肥胖、腰圍大於90公分
4. 高血脂
5. 糖尿病
6. 高血壓
7. 抽煙
8. 熬夜、壓力、生活作息不正常

除了這些危險因子之外,到底我們是不是屬於心血管疾病好發的高危險群呢?趕快來做做下面的自我檢測表,看看你到底符合幾項吧!

腦心血管疾病自我檢測表

 

若以上您勾選的項目愈多,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愈高哦!

 

點燃心中的光

■ 宣教部主任 蕭錦鋒 牧師

生命的特性是不斷會前進,每個階段接觸不一樣事物與人際互動,讓我們學習用不一樣的眼光去看待自己與認知這個世界,並從經驗中得到成長。

與外界的互動過程中認識自己是誰?要成為甚麼樣的人?比你要做甚麼事更重要,因為人外在行為是內在動機所驅動,如聖經箴言書所言: 「人心怎樣思量,他為人就是怎樣。」-箴23:7

一、學習-人生就是學校

人一生都是學習的過程,學習並不會在學校畢業典禮畫上句點,世界就像一所超級大學堂有許多知識令你迷惑,也有興奮…會碰上困難,也會有喜悅。用謙虛的態度去面對每天遇見的人事物,對我們將有極大的助益。

有一句名言說:「學習的美妙之處,在於沒有人能拿走你所學到的知識。」用好奇的心勇敢面對人生的挑戰,股神Warren Edward Buffett說:「做你沒做過的事情叫成長,做你不願意做的事情叫改變,做你不敢做的事情叫突破。」對自己有一些期許並以熱情和積極態度面對人生,不斷的自我成長。

二、關懷-洞察別人的需要

我們不能否認網路慢慢宰制我們的視野,它是個迷人的世界,五光十色內容豐富有許多吸引人的元素在裡面。不管你的3C平台是5吋、7吋、還是10吋…我們的眼界不應只停留在那個框框裡,當你眼睛離開螢幕時你會發現人的眼神、微笑,看到真實世界的需要,尊重、愛.…我們會察覺許多人的生命都有故事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講完,值得你細細傾聽與回饋,在形色匆匆快速的世界裡,人越來越沒有時間及耐心,觀察自己及他人,並且洞察彼此的需要,但不要忘記人會幸福是因為你願意也能夠真誠去關懷有需要的人。

三、感恩-生命總有缺憾

生命總有挫折悲痛時,我們必須承認我們活在一個不完美的世界裡,且自己也無法掌握所有的事,許多事物並非操之在我,心中期待值與實際值有落差時就會帶來沮喪,心靈也容易受傷,其實我們在不經意當中也會傷到他人,甚至我們深愛之人。

人生本就是有困難的,你是要持續不斷抱怨,還是努力去克服?要將傷口轉化成智慧,成為前進的經驗,不是一直問為什麼?而是問自己我學到甚麼?如此受苦才能轉化為益處。要經常定睛在美好事物上,將重點放在你所擁有的事物上,那會發現世界很豐富,你也會愈來愈富有。如果你將重點放在你所沒有的事物上,那麼永遠都不會滿足。如聖經哥林多前書所言:「 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林前13:7,心懷盼望,相信美好,相信愛,常為所擁有之物感恩,讓感恩成為我們的習慣,要感謝為你付出的所有人,特別是默默支持我們的親人、常因太孰悉以致常忘了對他們說聲謝謝,你將發現彼此的情感將更甜蜜與緊密。

耶穌說:「我是世界的光。跟從我的,就不在黑暗裏走,必要得著生命的光。」
– 約8:12

人生有許多難處不時會遇上阻礙、遭受挫折,這是無法避免的事,有時
會感到疑惑與無所適從,但我相信,只要願意謙卑,尋求耶穌的指引,你將平穩
度過一切,你的世界將有所不同。如同美國偉大殘障教育家 Helen Adams Keller
所說:「向著光,陰影就在你背後 」。

「在你那裏有生命的源頭; 在你的光中,我們必得見光。」聖經 – 詩篇3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