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送入心坎,不要送入心血管

文 · 埔里基督教醫院 營養師 劉冠麟

隨著農曆新年的到來,家家戶戶又開始忙著辦年貨、買禮品,除了準備在過年期間好好犒賞自己一年來的辛勞之外,各種大大小小的禮品也不忘了準備,禮尚往來的美德,讓大家在過年期間拜訪總是變成另類的交換禮物;而在挑選禮物過程,要怎麼知道:「究竟我們的送的禮物,是送進對方的心坎裡,還是送進對方的『心血管』裡呢?」

根據調查,消費者送禮選擇的四大明星:糕點甜品、堅果零食、養生補品、加工醃漬品。而這幾位明星在精緻的包裝下,各藏有不同的陷阱:

糕點甜品

糕餅類本質就是以麵粉、油、糖製造,而外觀卻常常看不見糖、摸不到油,尤其是酥餅類,脂肪佔熱量比可以高達50%!常讓人在不知不覺間攝取過多的油脂,而糕餅含的大量精緻糖,常是糖尿病患者在過年期間的血糖有如斷線風箏一樣失控的元兇。

堅果類

隨著營養知識普及和電視廣告的鼓吹,堅果類逐漸在健康食品占有一席之地,但是容易讓人忽略的一點,就是堅果類屬於油脂類,若沒注意而毫無顧忌的吃堅果,反而會攝取過量的油脂,造成肥胖的問題。

養生補品

養生補品要看人送,一般人多買雞精、人參、靈芝一類補品,而這類禮品多含有較多鈉、鉀、普林,不適合腎臟病、高血壓、或痛風等慢性疾病患者。

加工醃漬品

加工肉品多含保色劑、抗氧化劑及防腐劑,保色劑如硝酸鹽、亞硝酸鹽容易在體內轉變為致癌的亞硝酸銨,肉乾、肉鬆更容易隱藏過多的糖。

另外一樣常見的高級禮品烏魚子,則是高膽固醇的食物,100g烏魚子(市面上常見烏魚子一片約150~250g)即可超過每人每日膽固醇建議攝取量的兩倍!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禮品來了,也是要面對。面對這些陷阱,該怎麼辦,到底該不該吃,才不會掉入肥胖的深淵?切記以下 5 大守則:

守則一:八刀為「分」
「與你分享的快樂,勝過獨自擁有…」熱量也是一樣,與親朋好友一起分享,一塊餅多切一刀,你獨享的健康風險就少一分。

守則二:多退少補
維持每天攝取的熱量,多吃一塊糕,就少吃半碗飯;多吃一把堅果,晚上炒菜改用水煮。

守則三:遇水則發
加工肉品水煮可降低油脂與鹹度,並溶解一部分的添加物,避免煎、炸也可減少額外油脂攝取;每天多喝水,一天2000~2500c c可增加鈉排出。

守則四:借花獻佛
若有慢性疾病不適合某些補品時,可轉送他人或給家裡其他人使用,畢竟若為了吃補品反而使身體狀況惡化,就壞了贈送者原本的美意了。

守則五:滾石不生苔
運動可增加消耗熱量,促進新陳代謝,過年期間若整天坐沙發,吃零食配電視,自然這些熱量就轉為脂肪,與你長相廝守了。

對於親朋好友送來的禮物,若能掌握上述幾項原則,就能夠在「吃好料,過好年」之餘,又不至於落入這些精緻食品的陷阱之中。免得使自己在年假過完之後,除了得面對收假症候群之外,連代謝症候群也來找麻煩!

但願人腸久

2013年7月2日,台灣戲劇泰斗――
屏風表演班創辦人李國修,因不敵大腸癌而不幸
逝世,時間回溯至確診罹癌日2010年3月,當時,
醫師宣判:已是第三期……

2003年底,金鐘歌王楊烈因連續血便
數月,原本醫生說是痔瘡,但就醫用藥仍未好轉,在
聖誕夜那天,他在另一家醫院的檢查螢幕上,親眼看
見一串像葡萄的腫瘤,證實罹患大腸癌……

而飲食一向注重健康的人也
同樣難以倖免。一向少肉多蔬果的慈善
界大老柴松林教授,相當意外地機緣下
發現自己大腸中有「大腸腺性息肉(腺瘤)」
,而腺瘤發展成大腸癌的機率亟需重視,
因而立刻切除……

■ 文 · 大傳中心

奇妙的是,執刀的前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院長吳志雄,因平日極為忙碌,但被同事提醒之下,也做了大腸鏡手術,竟也發現有大腸息肉,而提醒他的同事,正是北醫另一任院長潘憲,他多年為患者進行大腸鏡檢查,某次在太太因不敢進行這項健檢而隨同一起,在生平第一次的大腸鏡檢查中,竟也發現息肉……

有人及早發現而及早預防性治療;有人待症狀一出來即就醫,但臨床證據顯示,這往往已是大腸癌三期以後;也有人不敵病魔逝世。然而,這絕非活在放大鏡下的名人專利。

台灣社會大腸癌人數超過六年都是國內癌症人口數第一位,這幾年因大腸癌而死亡的人數每年達到五千人。

國健署長邱淑媞說,「大腸癌患者多,與國人愛吃紅肉、少吃蔬果的飲食習慣有關」;而和信治癌中心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陳建志也指出,「飲食西化是主因」;西化指的是甚麼?許多研究具體說明了這點,傳統以「植物性食物──米飯、多菜、配點肉」的飲食習慣,已逐漸轉變成以「動物性食物──肉、奶、與高油脂的速食」
為主的西方飲食。

潘先生正值壯年,任職於民間機構的高階主管,雖然平時看似呼風喚雨,但從小就有各樣的腸胃狀況,時至今日都是揮之不去的夢靨,壓力大就胃痛或脹氣、緊張時就拉肚子、在開不完的緊湊會議中還會聽到肚子咕嚕咕嚕發出聲響,讓他面對重大決策或出國洽公期間都備感困擾。這統稱為大腸激躁症,國民健康署指出「反覆或持續發作,但在接受治療後『仍無法完全改善』,難以找出解剖學病變、和生化學異常來解釋的腸胃狀況,都可歸類於此」。根據衛福部的統計指出,國人患有「大腸激躁症」估計一至兩成,女性與男性比例是2:1。然而,隨著台灣發展躋身已開發國家之林,生活步調益發緊張,未來這類病人在醫療臨床評估上,會有增無減。

事實上,現代人一日進食時序的寫照,往往是一早匆忙地趕著上學與上班,等到忙了一圈能坐下來吃早餐已是十點後,所以,午餐自然延到下午茶時分才吃,等到好不容易結束一天了,再好好吃頓豐盛的晚餐來犒賞自己。因此,有人形容,腸胃系統真是全身最受冷落、又最受關愛的器官;忙碌時不吃飯、忙完時又呼朋引伴去吃頓好料的慰勞自己一番、逢喜慶節日又毫無節制地大吃大喝,它不抗議還真是無法讓人學到教訓!

其實,衛福部公布的101年醫療費用統計與分析中指出,女性以泌尿生殖系統疾病居首、消化系統疾病次之;而男性則以呼吸系統疾病居首、消化系統疾病次之;以開銷來看,個人醫療費用中,消化系統疾病就花費了1030億元,比起96年的935億元,足足上升了95億元。看來,「先吃了再說!總不會死吧!」「反正我鐵胃一族,忙完再吃應該不會怎樣!」的想法,可能不只使自己健康亮紅燈,也消耗了納稅國民大筆的錢。

有趣的是,食物透過人體的「消化系統」,經過消化、吸收、利用的過程,雖然是身體時刻上演的生理現象,但大部分的人除了陌生,甚至還懷著一廂情願的幻想,舉例來說,多吃一口又會怎樣?!吃進去食物的「營養成分」是甚麼?這碗「米飯」,腸胃怎麼消化→吸收→轉化成「能量」?

本期的刊物,我們重點討論「吃」與「健康」之間的關聯,同時,編輯台整理了最困擾大家的腸胃疾病中的關鍵評估指標、與相關檢查方法。

相信會成功

■ 宣教部 王昭榮 牧師

以色列古時候發生一個真實的故事,有一次耶穌到了一個叫迦百農的地方,眾人聽見他在房子裡就聚集了許多人,擁擠的程度甚至連門口都沒有所站之處。那時有四個人帶一個癱子來見耶穌,但因人多無法靠近,就把耶穌所在房子的屋頂拆了一個洞,然後把癱子連所躺臥的褥子都吊下來。耶穌見他們的信心,就對癱子說:孩子,你的罪赦了。不過當時有人質疑耶穌,所以耶穌就用神蹟醫治癱子,讓他立刻能行走來證明自己的權柄。

若設身處地去體會他們的狀況,會發現那四個人(從現在的眼光看可能是四個醫護人員或四個親友)想要完成的是一件好事,但過程中卻碰到許多困難,然而最後他們依舊達成任務。筆者從這個成功的故事學到一些功課,以下用三點來和讀者們分享:

換條路走

大家想想,四個人抬一個癱子走路會不會累?一般人走沒幾步路就氣喘吁吁了!而如果你的手酸垂下來會怎樣?病人就摔下來了。並且你抬的是癱子,那時代的人常把疾病和罪連在一起,你做這種事是會被異樣的眼光鄙視的。這樣也就算了,沒想到抬到目的地,就發現人擠滿了根本進不去!現代的人會說借過一下好嗎?可是那年代卻不行,因有罪、污穢的人是不能進到公共場合的。所以大部分人會想說我們來得不是時候,下次吧!或是算了吧!但這四個人很有心,也很聰明,這條路不行,就換一條路繞過去。他們想辦法從屋子旁邊慢慢抬上去,然後把屋頂拆了,他們也不怕主人抗議,就把癱子從屋頂上垂吊下來?!其實這四個人如果力道不一樣、速度不一致,癱子就會斜一邊摔下來的。他們真是藝高人膽大,所以受到主耶穌的稱讚!

他們的作法就像中國有句俗話說: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意即通往成功的道路並非一路順暢,途中總有料想不到的攔阻。當我們遇到塞車、坑洞或不順遂時,先別急著回頭。換條路走雖然多花點時間,但終究可以到達目的地。而且,有時不只換一條路,需有心理準備,要換好幾條路才能成功。

保持信心

讀者們!這四個人是做壞事還是做好事?做的是好事。但即使他們做的是好事,也會碰到許多難處。日常生活中,做壞事不順利也就算了,因為那本來就是不該做的。然而沒想到做一件美事,也不見得會順利,也不見得會得到許多人的幫助和肯定!

而最後主耶穌為甚麼會赦免癱子的罪和醫治他呢?這故事說,因主耶穌見了他們的信心。也就是說他們在困難重重的過程中沒有失去信心,那是備受主耶穌讚賞之處,並且也是最值得我們學習的功課之一。

一個人或一個群體要完成一件事,一帆風順是不常有的,反而困境是常見的。當困境來臨的時候,最大的戰場往往不是外在環境,而更可能是內在的打擊。所以,成功最重要、最基本的要件是保持信心。不論外在遇到各種突發狀況、各式各樣的難題,挺住內在的信心,才有動力繼續向前,亦是邁向成功的第一步!

求助耶穌

以當時的醫療水準來說,癱子的疾病是不治之症。不治之症是甚麼意思呢?就是對人來說是束手無策的意思。不過那四個人和癱子有聰明,知道在人不能,在 神凡事都能!雖然人類的醫學有極限,但 神的能力超越這個極限。他們懂得來找耶穌,並對耶穌有極大的信心,相信耶穌能解決人不能解決的難題!

不管是疾病、我們的工作、家庭、社區、政治、經濟和教育等問題,其實我們都知道,人是有極限的。有時人藉由自我的努力,不斷更換辦法、加強自己的信心,的確可以做到一些事。但有些事情是靠人再怎麼努力也解決不了的。因此,我們不妨學學他們,帶著信心來找耶穌,耶穌祂有辦法的。

我們今年有甚麼新願望嗎?我們去年有甚麼難解的事嗎?只要放膽將各樣的需要帶到主耶穌面前,學習這種無懼、無畏的信心,禱告仰望祂,祂必會成就!雖然祂不一定完全照我們想要的方式成全,但祂的道路高過我們的道路,祂的意念高過我們的意念,祂的協助會比我們想要的更美!

最後,願各位讀者的新年新希望,都在變通中、在信心上、在主耶穌的幫助裡,一步一步邁向成功!

放射腫瘤科 梁家郡 林振斌 醫師

梁家郡 林振斌

文 · 大傳中心

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本世紀三大疾病 ── 癌症、憂鬱症、愛滋病,其中,癌症居冠。而令人驚訝的是,衛福部於去(2014)年公布最新資料明確指出,「平均每五分四十秒就有一人罹癌」「創歷史新高」。而我們所居住的南投,100年度南投縣市罹患癌症個案數高達2,160人,然而,每年卻共有超過130萬人次到外縣市就醫,為什麼?的確,過去南投在地的醫療系統主、客觀環境都還不到位;客觀大環境上資源有限,南投縣市醫院所有提供癌症診療照護的區域醫院,獨獨只有埔里基督教醫院、衛生福利部署立南投醫院。主觀上,「老實說,接受重症的治療,很需要對那家醫院有信心!」剛來到埔里基督教醫院放射腫瘤科的林振斌醫師一語道破民眾心聲。然而,現在的情況不再相同!

面對台灣最常見的癌症 ── 乳癌、大腸癌等癌友,埔基提供的服務從診斷、檢查、治療及追蹤;並且「跨院際醫療照護」已經上路,任何癌友皆可依照需要,經評估後轉介到中山醫學附設醫院、彰化基督教醫院,或其他中區醫院,甚至是位於北區的和信醫院。

放射腫瘤治療是對付癌症中很關鍵的一環,因為進入治療階段起,通常有一半以上的病人,需要接受放射治療;具體來說,為了徹底醫治,放射線治療經常搭配其他流程併用,例如,與手術併用,或抗癌藥物(化學治療)等。

相較於其他療法,放射治療的特色之一,就是「天天做,短則一周、長則一到兩個月不等」,埔基放射腫瘤科醫師林振斌指出,他接著表示,常情來看,交通與住宿的問題,往往使身體孱弱的病人徒增舟車勞頓,而病屬傷神、經濟上又是一筆支出!那麼,大家不禁要問,埔基有放射治療嗎?埔里基督教醫院放射腫瘤科梁家郡醫師表示,「當然是有的,而且埔基的設備已足以對付大部分的癌症了!」

梁醫師表示,有許多病人會問,如何決定癌症治療策略 ─ ─ 我的癌症期別、體況、年齡,用這個方法有效嗎?副作用我承受得了嗎?他表示,要透過影像科的檢查數據,來向病人說明證據等級、有效機率最高的治療策略,並提前說明相關副作用;最後,要怎麼做,「醫生就是尊重病人的決定。」

癌症治療像是生死兩際之間的拔河,漫長的治療旅程中,每天早晨喚醒病人與家屬睜眼面對新的一天,往往不是既定的療程計畫,而是一種發自內心的信念與盼望。梁家郡醫師笑笑地透露,他從陽明大學畢業後,之所以選擇到基督教醫院,正是因為有位在教會醫院服務的醫師父親,使他從小親眼看到許多受到信仰鼓勵,而勇敢面對生命風暴的真實案例。他說,比較起一般的醫療院所,「宣教部(院牧部)對病人的身心靈的幫助相當
有效,替病人祈禱祝福啦、有詩歌班的音樂撫慰等等,對抗癌症很需要支持與鼓勵,這些幫助是很真實有用的!」

的確!身、心、靈均衡的全人健康,是埔基給在地鄉親父老,一甲子從沒變過的承諾。而有需要的民眾, 面對更完備地放射腫瘤治療法、與更站在病人立場設想的「跨院際醫療照護」,何妨讓埔基在您生命中的特別時刻,一起攜手面對。

梁家郡 林振斌-2

壓歲錢 大計劃

文 · 埔里基督教醫院心理健康中心 臨床心理師 林允中

大年初一全家團聚時,親朋好友來到家中拜年,也許平時家族因忙碌的現代生活而顯得
疏離,發壓歲錢代表著對孩子們的祝福,也是平時難得見面的親人互動的機會,長輩們可以藉此機會和孩子訴說家裡過去的歷史,從前社會並不那麼富裕,過去可能並沒有辦法領到這麼多的壓歲錢,這樣的互動能讓孩子體會現在的一切是多麼得來不易,並懂得珍惜。
對尚未有工作能力的孩子來說,無法開源就必須要節流,壓歲錢是孩子每年的重要收入來源,當孩子拿到壓歲錢時,欣喜之外仍必須考慮到如何運用才能發揮最大效益,而非不知不覺中就變得山窮水盡,沒有好好地利用有限資源完成大大的夢想。
第一步家長可以教導孩子統整和記錄自己拿到多少錢,是哪位親戚朋友所給,一來培養其感謝的心,二來記錄可以告訴孩子自己的錢都花到哪裡去了。第二步則是家長和孩子共同商量花錢大計。依照孩子的年齡大小,我們可以選擇不同的方式,年齡較小的孩子我們可以藉機討論拿到的錢可以買多少東西,培養基本的算術概念,帶領他們到商家,和他們一起計算總共買了多少錢?該找回幾元?增加對數字的敏感度以及消費的概念,而通常在小學三年級後,就可以和孩子一同做壓歲錢的分配計劃了。
首先,我們可以教導孩子「想要」和「需要」的差別,例如我好想買一雙新球鞋,可是我已經有一雙舊的了,那麼是不是可以把錢存起來做更好的應用呢?在心理學的詞語中,有一個專有名詞叫做「延宕滿足」,意指個體為了達成特定目標,而願意克制衝動,放棄立即的滿足,以換得未來更大滿足的心理特質,這項特質和孩子未來挫折容忍力有很大的關係,實證研究亦指出延宕滿足能力對於未來學業成績的預測力甚至比智商更高。但這並非叫我們完全不能花用自己的錢,直到達成目標為止,而是做合理而適當的分配,把錢花在刀口上,或是作為圓夢的基石,孩子們可能容易衝動地把錢花在一時的享樂,例如買東西吃完就沒了,此時家長最好和孩子共同設立合理可達成的目標,例如設定存下一定比例的錢做為旅遊、學習才藝,或購買較昂貴物品的基金,計算需儲蓄多久才能達成,養成分期存款的概念,剩下的錢則可自由花用,讓孩子知道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就是設定合理目標並努力達成,若是抗拒不了誘惑而失敗了,也最好能和孩子一同檢討並思考下次改進的方法,因為資源的分配和運用是一輩子都需學習的課題,讓孩子體驗失
敗並從中記取教訓,將會是低成本且難能可貴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