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文崇醫師/美國西北大學語言病理學博士/埔里基督教醫院前任院長
- 現任 埔基小兒神經科主治醫師、心理健康中心主任
對人們健康、健全的人生而言,「壓力」是個不速之客,誰也無法根絕它跟我們的關係。但拒絕壓力有可能嗎?這是一個可追求的目標,還是緣木求魚呢?我們走訪了這方面的權威,也是埔基前任院長的趙文崇醫師,在他充滿了學術研究氛圍的辦公室大桌前,我們請教了如上的問題。
『壓力,有幾個必須要有的前提性認識……』趙醫師一開口,我們就立刻了解來對了地方,找對了人。『第一,它是人生中的必然,也是人性中恆存的因子。』原來,「壓力」這個話題,果真有這麼深遠的學理根據!趙醫師睜大了雙眼,加上生動的手勢,繼續為我們解釋:『其次,壓力的本質,也可以說它的原理並不難理解,它其實就是來自人們心中對自我成就的期待與足以達成該項成就的能力。這之間的落差,比方說,你想考一百分,但你心中自忖,可能只有考六十分的能力,這種前有期許(一百分),後有實況(六十分)的落差,在你心中所形成的衝突,這就是「壓力」!』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原來壓力的真面貌是如此的簡單。但想想看,也不能這樣說,任何一種足以要人性命的病毒,不也是至為簡單的結構嗎?
我們常說,如果能夠把一個問題「問清楚」,這個問題的答案就呼之欲出了。的確,在趙醫師扼要地指點之下,三下兩下的就把壓力的本質給釐清了!其實針對解決之道的尋求,也就不遠了!果然……
『要解決壓力的問題,其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困難!』趙醫師的嘴角露出一絲笑容,暗示我們他在過往與「壓力」抗爭的戰功!『我們要先仔細地審視一下,自己的期許到底合不合適。就追求理想的情操而論,人對自己的期許為何,並沒有對與錯的問題,但確實是有恰當與否的差別。』
「每個人都有自己人格的特質,這也影響了我們創造成就的走向。有人從文,有人從武,但也有文武雙全的人。可是你一定不要把自己放到了一個不合適自己特質的領域中去發展與建構自己的成就,否則你難免會失望。對兒童,我會如此勸告那些盼望子女飛龍舞鳳的父母,如能讓孩子「適性發展」,這將是親子間的福氣。對成人,我也會建議要冷靜、理性的適度看待心中對成就的期許。這些做法之所以可以發揮一些輔導性的功能,說穿了,其實就是面對壓力,提出了最根本的因應之道。」
聽趙醫師談到這裡,我們奇妙的被提醒到了所謂「一個基督徒行醫」的價值。真的!
若沒有信仰的底藴,就算是再了不起的名醫,談到這裡,恐怕也只能空泛的訴諸於天命了吧!?但趙醫師對壓力的認識以及對「如何解決壓力對人不利的影響」的觀點,讓我們發現了一個基督徒醫師,因為了解天人之間創造與被造的真諦,而有的一種寬廣、淡定的自得。這對滿面愁容的「壓力患者」而言,想必提供的絕非僅只是醫囑與藥石之間的見解,真理層面的剖析,可能才是助人一舉走出「壓力鍋」的根本之道!
臨別之前,趙醫生好像突然想到了什麼似的,果然,這更是「暮鼓晨鐘」的提醒:
「你們不要一味的把壓力都當做有損的,有的時候,正確比例與程度的壓力,反倒對人有積極的導引作用。總之,先充分認識自己,把握強化生存之道的能力,對『人的世界』有熱情,對自我『人文性』內涵有關注,就足以回應因為成就所生成的不當壓力,人生就八九不離十了!」各位朋友,你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