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壓力的真面目

如果我們純從醫學的角度來看
「壓力」彷彿不是一種病症
反而比較接近「是一種心理狀態」的說法

埔基腦神經內科的主治醫師詹弘廷,引證了許多的實例與理論的定義,向我們說明「壓力」的本質:「壓力,其實是極為主觀的產物,它來自於人們面對了種種客觀的外在現象後,所產生的一種純主觀的內在心理狀況,比如:財務吃緊,人際關係緊張,事業成就上的失敗,讀書考試的失利等等,這些原本都是客觀存在的現實狀況,無所謂壓力與否,但有些人面對這些情況,覺得沒有什麼大不了,但換了另外一批人,就可能因為遭遇這中間的某些狀況,而出現沮喪、健康失調、嚴重的還會發生自殘甚至是自殺的後果!這兩者間最大的差別,就是出自主觀認知上的不同!」這個近似定義面的解釋,讓我們了解到「壓力」並沒有一種放諸四海皆一致的標準,而是因人而異自我意識的發展!但令我們無法忽略的,卻是壓力對於實質的健康狀況所發生的連帶影響,如果說「壓力」是一種任何人都可能出現的心理狀況,那麼,它應該不至於太嚴重的影響到生理的正常運作囉?其實不然,那是因為任何的心理因素,即或是非常的微小,也很難免對我們體內複雜的內分泌系統產生影響,而一旦內分泌的系統回應了某些情緒的走向後,又反過來影響了某些身心間的平衡,這種交替的作用,自此開始,就形成了一種循環性的關係,這才是真正麻煩的起點……。

所以,面對看來難以拒絕的壓力,與其在現象面上「動刀動槍」的緩解生理上的不是,不如正本清源的正視壓力的本質,找尋壓力的源頭,用更聚焦的方式,有效的解決心理上的內在衝突,畢其功於一役的徹底消除壓力的根源,應該才是有智慧,有效率的高招!!

詹弘廷

 

 

「要解決壓力的殘害,就要從壓力的源頭著手…」
埔基腦神經內科主治醫師 詹弘廷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