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預防腎臟病

● 社區慢性腎臟病個管師 郭莉莉

一般民眾對於糖尿病及高血壓的病情情況已有普遍的認知,但對於初期慢性腎臟疾病的問題仍是一知半解,大多停留在腎臟有問題就是要「洗腎」的觀念中。國衛院溫啟邦教授在針對四萬多名民眾進行的研究中發現,初期慢性腎臟病人,也就是第1、2及 3a 期所占的比率比3b、4、5期還要高出十倍(10.8%/1.1%)。並且在這10.8%的病人中僅有 3.5%的病人知道自己腎功能是異常的。所以當病人一進到衛教診間時,就會一臉疑惑的說:「我腎臟不會痛呀?為什麼要來這裡呢?」、「我沒有覺得腎臟不舒服呀?為什麼要來衛教呢?」,大部分民眾對於初期慢性腎臟病真的不是很瞭解,因此我們會簡單的說明,如何在早期中發現自己是否有「初期慢性腎臟病」的情況,可以儘早做好腎臟照護,避免進入洗腎的階段。
初期慢性腎臟病在早期並不容易察覺,我們可以透過一些檢驗檢查來知道是否已有初期慢性腎臟疾病的問題,首先我們可以先從抽血中了解腎臟功能是否有減退的情形,也就是肌酸酐(Creatinine)的檢查,肌酸酐(Creatinine)可以換算預估腎絲球過濾率(eGFR),而一旦腎絲球過濾率小於60ml/min/1.73㎡(慢性腎臟病第三期(stage 3a))時,就會建議定期檢查腎臟功能,並且進入到衛教診間,教導在平常生活習慣及日常的飲食中如何去注意,避免惡化。另外也可以從尿液檢查中知道是否有尿蛋白的問題。尿液檢查就是「尿液中的蛋白質與肌酸酐的比值」(urine protein /urine creatinine UPCR),在透過尿液檢查中可以發現是否有超過正常值指標(150mg/g),若超過就代表尿蛋白偏高了,必須進一步確認原因,且必須接受衛教說明及照護。腎臟病人常有尿蛋白,尿蛋白過高是腎臟病的一個指標,當然腎臟病人也不一定有尿蛋白,也有可能是其他原因造成,如運動、發燒、 感冒、熬夜等造成,就不屬於腎臟病的範圍。腎臟疾病會有少尿或多尿、夜尿等症狀,腎臟若有實質上的受損,就會有血或蛋白質流失到尿中,所以尿液的檢查是診斷腎臟疾病最方便又實惠的第一步。
從上述的一些簡單檢查中我們不但可以提早發現腎臟問題,提早接受照護治療避免病情惡化,不會因為不瞭解而造成無法挽回的情況。而平常我們自己也可以自我觀察腎臟是否有問題,例如從尿液中去發現,解尿次數是不是很頻繁,在排尿時會不會很困難或是疼痛感,小便時會不會有起泡泡的情況,眼瞼、臉及手腳會不會有浮腫的現象,以及背部肋骨下緣有沒有疼痛感覺,這些都是腎臟疾病早期的徵狀。所以我們平常若能好好關心及注意自己身體,儘早發現異常的狀況,不但可以提早接受照護治療,就可避免進入到洗腎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