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情緒管理的第一步:瞭解你的孩子

201411-1■ 文。大傳中心

根據2014〈親子天下〉中小學輔導老師大調查,全面體檢台灣中小學情緒力調查發現,有近96% 的輔導老師認為現在有情緒困擾的學生愈來愈多了。有六成的中小學生在情緒的調整以及表達上出了問題,影響了人際交往或日常生活,其次是『經常覺得心情不好、提不起勁來』;而到輔導室諮詢的學生當中,也有近六成學生是因為『情緒困擾』的問題。調查發現,多數的中小學生不知如何調節自己的負面情緒。62% 的中學生表示,如果自己心情不好,不知道該怎麼辦,小學生的比例更高達69%。

孩子愛生氣、不耐煩、愛吵架……,簡而言之就是脾氣不好;這到底是天生的還是被嬌寵出來的呢?埔里基督教醫院心理衛生發展中心臨床心理師陳孜祈說:孩子是情緒困擾或是情緒障礙,主要的差別要先看情緒持續的長度有多長,例如跟弟弟吵架了,孩子會不會卡在那個情緒中出不來?一般來說,可能爸爸媽媽稍微安慰一下、說說好話,孩子的情緒就被轉移掉了,可能就破涕為笑、變開心了;但如果孩子是爸媽安慰之後仍舊是在那個情緒中,甚至會記仇到隔天之後,表示他就是卡在那個情緒出不來,這時就要再進行家庭功能的評估了。雖然家庭功能與孩子的情緒障礙不一定有絕對的關係,但影響絕對是蠻大的。 例如單親、家長的變化、隔代教養、家庭動盪較大的,孩 子也較易有情緒障礙的問題。家長較嬌寵的孩子,雖然可能也會有情緒管理的問題,但不至於到情緒障礙,頂多是小公主小王子的脾氣,家長可以學習一些技巧來應對。
情緒障礙的孩子,生氣或憤怒的情緒通常無法被消除,且情緒會在其他行為上表現出來,例如翹課、干擾、強迫性行為( 咬指甲等等)……,甚至可能影響到無法正常上課、情緒會去波及別人、家人也很頭痛……,這時就建議要先帶來醫院做專業評估,確認是否是情緒障礙、家庭功能可否協助等等。也會給父母一些衛教,教父母如何同理孩子的情緒、如何陪他。
通常情緒障礙的治療,首選是遊戲治療,因為畢竟是孩子,不像成人可用談的,用遊戲教他怎麼玩,也可以試著用玩的東西來與他的生活作一些連結、疏通他的情緒。若孩子的情緒很強烈,已經有一些違規的行為出現,有的心理師就會先建立行為規範,例如訂條款、條約,利用好的獎勵來建立他們的好行為、減少他們的負向行為。
都說EQ 高的人才會一帆風順,但面對年紀還小的孩子,爸爸媽媽要如何教導孩子覺察自己的情緒、學會情緒管理的功課呢?其實父母的角色很重要!特殊兒童因為對察覺情緒是有問題的,所以必須要 先教他們辨別一些基礎的情緒;但一般認知功能OK 的孩子,可能在當下有混合生氣、難過等多種情緒,需要家長透過觀察前因後果來幫助他們分辨歸納各個情境。例如:「剛剛弟弟跑過來的時候,其實你一開始想把玩具給他,但後來沒有給,就被媽媽罵你,你是不是覺得委屈了?」
陳孜祈也表示,像手足的問題,其實很常見。常常父母都要大的讓小的,哥哥就會覺得媽媽偏心,較關愛弟弟。孜祈說她第一個建議就是媽媽可以安排「精心的時刻」,每週與哥哥單獨約會一次,其實時間不一定要很長,15~30 分鐘左右就可以了,即使只是出去走走、散步、吃東西,即便沒有說話 都好,但至少孩子會知道媽媽對他的關愛,久了孩子也會趁著這個時候就跟媽媽聊自己的心裡話了呢!當然如果平時都跟孩子很疏遠、親子關係緊張的家長,一開始要這麼做時,孩子可能也會拒絕,但孜祈說,若孩子的回答是「隨便、都可以……」,表示孩子心裡是想要的,只是不好意思說,爸媽可要把握機會,除非孩子斬釘截鐵的斷然拒絕,否則不要輕易打退堂鼓。親子關係其實也是經營來的,或許媽媽平日一次要帶兩個孩子,但偶爾也可以請家人幫忙帶弟弟,媽媽與哥哥單獨出去走走聊聊、吃吃東西也好,這就是增進感情的妙方,因為只有你們兩人,自然感情就會變緊密了。這個時候媽媽千萬不要再帶著弟弟一起去了,否則哥哥就算想講,很多話可就說不出口了。
陳孜祈也提到曾經有次做諮詢時,孩子把自己的水壺不小心摔破了,一直哭鬧,媽媽一直安慰說:「你不要哭,媽媽買一個新的水壺給你」,但仍然沒用。後來試著去問孩子說:「你是不是很難過,因為這是你最喜歡的水壺?」才發現是這個原因,也才知道其實還有另一個孩子的感受,是因為之前媽媽有提醒他不要一直把水壺拿在手上會摔破,他都沒聽,結果真的摔破了,所以還有『自責』的情緒存在。當媽 媽說出他的情緒之後,他的情緒就比較平穩、就不哭 了。
每個人都會有情緒,而情緒是需要被處理的。當我們有情緒時,若身邊的人都只要我們「壓下來、一笑帶過」,對情緒比較敏感的孩子其實是種傷害。所以父 母可以多思考孩子現在在哭、在生氣,到底背後包含了哪些情緒?我們都可以試著幫他一起整理,然後念出來。這樣父母會發現你更瞭解了你的孩子,而親子之間的關係也會更為緊密。

 

回家真好

■ 宣教部 賴棟棋 牧師

大多數人都有家,不管是曾住過的老家,總讓人回憶兒時的時光。或是現在為生活打拼的家。家是人身心安頓的所在,也是讓人放鬆自在的地方。所謂金窩,銀窩,不如家裡的狗窩。通常出國旅遊,不管是幾天,只要回到機場,總希望可以趕快回到家。
劉德華有一首歌叫做「回家真好」,歌詞如下:

…… 回家感覺真好 別管世俗紛擾 
把一整天的面罩 忙和累的大腦 
都往熱水裡泡 讓每一顆細胞
忘掉煩惱 我的家就是我的城堡
每一磚一瓦 用愛創造 
家裡人的微笑 是我的財寶
等回家才知道……
哦回家的感覺  實在真的太好

我喜歡裡面有句歌詞:「我的家就是我的城堡,每一磚一瓦用愛創造。家裡人的微笑是我的財寶,等回家才知道,自己真的重要。」每個人的家都是用愛去創造,家人是每人心中的寶貝。
聖經中有一個浪子的比喻:一個人有兩個兒子,小兒子希望父親分家產給他,但他出遠門,揮霍家產、生活放蕩,但好景不常,所住的地方有飢荒,於是投靠養豬戶,去放豬。有一天,他醒悟過來,想到父親田產豐富,並且想好如何對父親賠不是,得罪天也得罪父親,把我當成雇工吧!心裡頭這麼想,心動不如馬上行動,回到家,雖然離父親很遠,但是父親一看到他就給他一個擁抱。於是小兒子告訴父親,我得罪了天也得罪了你,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但是父親不僅給他溫暖的擁抱,而且將上好的袍子給他穿上,把戒指給他戴上,鞋也穿上。甚至殺牛犢宰了吃喝快樂。因為這個孩子是死而復活、失而復得。
這個浪子回到家中,真誠的認罪,父親也歡迎他回家。而在家的大兒子,卻生氣。他雖然在家卻離家很遠,因他忘了父親一切都是他的。小兒子得罪天和父親,也在外吃了不少苦,因著悔改願意認罪,求父親的原諒,回到家裡,享受父親的原諒和豐盛的接待。就像聖經所說的:「一個罪人悔改,在神的使者面前,也是這樣為他歡喜。」
18 年前,震驚社會的台北市神話KTV 縱火案、造成16 人死亡,縱火犯湯銘雄曾寫信給當時16 位受難的家屬,表達悔改認錯的意思。但其中死者杜勝男的姊姊杜花明選擇原諒,不但回信還到獄中帶領湯銘雄禱告,求上帝給湯銘雄悔改自新的機會,當時兩人還以「姊弟」相稱,這段過程也被拍成紀錄片「回家」。
這段悔改與原諒的過程,經由導演吳秀菁拍成紀錄片,無償提供法務部播放。影片最後三隻手緊緊握在一起,強調愛與原諒縫補犯罪造成的傷害,幫助過程中加害人跟被害人都走出生命陰霾。
我們雖不致於像湯銘雄一樣,犯了不可原諒的錯。但有可能和家人或是朋友彼此有疙瘩,不願意認錯,也不願原諒,被困住走不出來。
「回家」的概念是讓自己得著身心安頓,因為「家」是讓人自由舒展,作自己的地方。若我們對別人不再記恨,選擇原諒,讓仇恨放下,就是讓自己回家的意思。而不是選擇困在「枷」鎖的牢籠。
台北市長柯文哲,在一篇「回家的路太遠」文章敘述:自己選擇讀台大醫學系是爸爸填的,結婚是媽媽幫忙相親,要生幾個孩子是太太決定的。自己想要做甚麼,卻想不出來。他也談到:人生太順利了,35 歲就當上台大醫院主治和外科加護病房主任,功成名就,妻賢子孝,但他不快樂,他連家不想回。他的難題是花太多時間在工作,所以需要家人的擁抱時,家不算是家了。小孩3 歲以前,都沒看過爸爸,因為回到家他都在睡覺,太太指著他告訴兒子說:「這是爸爸」,後來小孩以為爸爸是睡覺的意思。他工作超時,有時超過14 個小時,撐不住才回家洗澡睡覺。當他在辦公室,寂寞到發慌時,想出家算了。當他跟老爸說想出家,老爸回答說:「我蓋一座廟給你」。不依循別人的模式生活,柯文哲覺得不太可能,回家吧,但回家的路好漫長。
朋友,你有多久沒和家人聊天,促膝交談?若在遠地工作,有多久沒回家了?拿起身旁的手機或電話,撥通電話回家報平安,常回家陪家人吃飯。朋友們「回家真好」!

親愛耶穌 我感謝祢來到這世界
給我盼望 給我一個永恆的家
親愛天父 輕聲喚我回到祂面前
不再流浪 我看到家的光
回家 回家 回到永恆愛的家
喜樂充滿我的心 我不住讚美
回家 回家 回到永恆愛的家
天父張開愛的雙臂 我一生屬於祂
~ 讚美之泉《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