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而美的人生 ─ 紀念謝緯出生100週年

■文  陳金興

認識每一件工作的價值,再運用堅強的意志和信心來完成它。
─ 謝緯

雖短卻美
日治時期的1916年3月2日,謝緯出生,舉家歡慶;
46年前的1970年6月17日,謝緯驟逝,令人震驚。
有一句話說:「但願人們因我的出生而歡笑,因我的死去而哭泣;而不是因我的出生而哭泣,因我的死去而歡笑」。有生,就有死,這是千古不滅的定律。當每個人一呱呱落地時,就已經取得一張「出生」的單程車票,並從這「沒有回程的起點」(the point of no return)出發,直到「死亡」的終點。謝緯牧師/醫師在世的年歲,沒有如詩人大衛所說的70歲、80歲(參考詩篇90:10),上帝給他55個寒暑,為主做工。謝緯的生命雖然短暫,但是,其所留給台灣的精神遺產,卻豐富了教會及醫療的社會實踐意涵,至今「雖死,尚在講話」。
許多文章在感念謝緯之時,常稱他是一位「慈善家醫師」、「虔誠的信徒、慈悲的醫者」;謝緯一生的行誼可謂「美好的腳蹤」,是「醫療人道主義的見證者」;他展現了「台灣人的精神」,是疼惜台灣人的醫師,更是一位十足「擁抱台灣鄉土的社會實踐家」、「醫療宗教家」,堪稱「台灣的史懷哲」。
堅持價值
謝緯的人格特質之一,就是「堅持理念」。由於小學的一場病,他答應上帝與父母要將自己獻給神,這成為他價值取向的原點。在台灣完成神學教育,並負笈東瀛習醫之後,1946年自日返台的謝緯,即按照自己對神的承諾,開始踏上他的「醫療宣教」旅程,自清晨到滿天星斗;從偏遠山區至貧瘠海邊,持續到1970年的最後一口氣。
謝緯的堅持,是「擇善固執」,並非「剛愎自用」,是有一個很明確的目標做指引,向著標竿(guidepost)直跑。因此,他說:「認識每一件工作的價值,再運用堅強的意志和信心來完成它。」
「如果」謝緯在中學畢業時,順利考上醫學院,成了專業醫師;或只當一個駐堂牧師的話,除了他的一生有很大的變化之外,整個台灣醫療宣教史,也將重新改寫。又「假設」謝緯能夠多活10年或20年以上的話,或許台灣的教會事工與醫療事業的發展,也將因而帶來不同之契機。
埔基院長陳恆常醫師說:「我們要衡量一個人在這世界上,到底是不是一個重要或是一個歷久彌新的人,其中一個指標就是,在他之後,到底留下了多少影響力?」誠哉斯言!
醫療典範
若一個人在死後能讓後人追思與懷念,其生前之事業或功績,必有其「與眾不同」之處;他的思維理念及人格特質,也擁有某方面的「獨特性」,這些要素影響其作為與價值觀。謝緯以「甘願做戇人」(甘願成為愚人)的人生哲學闡釋其價值觀,進入台灣偏遠地區之台中縣與南投縣的山地鄉,為原住民的肺病病人義診;其醫療足跡更遍及彰化縣與台南縣沿海地區,為貧困的小兒麻痺症及烏腳病患者免費施療。
謝緯兼任今埔里基督教醫院的首任院長(1955);在埔里創設第一所山地肺病療養院(1956);烏腳病蔓延在台南縣鹽鄉時,他是前往該地為病患開刀的第一位基督徒醫師(1960);謝緯又創辦第一所由台灣人獨立經營的二林基督教醫院(1964)。這些屬「第一」的先鋒工作,使謝緯在台灣醫療宣教的歷史上,發光發亮,造福眾多民眾,堪稱一位「空前」的醫療奇蹟人物。因為,在謝緯之前,並沒有一位台灣人為本土醫療宣教事工做出如此大的貢獻。
如今,在紀念謝緯出生100週年(1916-2016)之際,若能夠將「謝緯精神」— 耶穌為學生洗腳的款式,真正落實於生活上、職場上的話,才不致於失去緬懷與記念謝緯的實質意義。
謝 主恩典賜英才
緯 世救人山與海
牧 育群羊靈得救
醫 療典範台灣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