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績、霸凌與同儕壓力:滑世代青少年的煩惱

■  心理健康中心  林淑鈴   心理師

小影是今年就讀9年級的女生,有圓圓的臉蛋跟笑起來彎彎的眼睛;小影的笑容可愛、討人喜歡,但小影常為自己胖胖的體型感到自卑,同學有時也會有意無意地拿小影的身材開玩笑。小影平時安靜、內向,臉上總是帶著靦腆、羞澀的笑容,講話輕聲細語。學校教師對小影的印象通常都是乖巧、自律,對交代的事認真、負責。小影家中除父母外,只有一個大小影4歲的姐姐;姐姐從小到大學業表現優異,成績在班上都是名列前矛;外表及社團活動表現亮眼,常代表參加校內外各項比賽。學校教師總是會對著小影說:「啊!你就是那個xxx的妹妹」;父母親也總是在不經意間提起:「希望你可以跟姐姐一樣,……」。小影以姐姐為榮,但不管怎麼努力,總是跟不上姐姐的腳步。一次次的挫敗讓小影對自己越來越沒有自信,面對同學對自己的嘲笑、捉弄,小影也常不知所措,經常在一個人的時候掉眼淚,本來就話不多的小影越來越沉默了。一次,小影偷偷拿了媽媽平時睡前吃的安眠藥,將一星期的分量一次吃下……。
小康是6年級的學生,與小影不同的是,小康是家中獨子,家境良好;父母雖忙於工作,但小康從小就能獲得最好的資源,參加各種才藝、補習班。小康是學校的風雲人物,獲得的肯定及讚揚無數,父母也常購買昂貴的3C產品當作犒賞小康學業或才藝突出表現的獎勵。小康在學校總是意氣風發,陽光自信;但不知從何時開始,每到公布成績時,小康總是表現的戰戰兢兢,只要成績一有退步,就開始煩躁不安。小康並開始經常打探成績與自己在伯仲之間的同學平時學習狀況,開始放棄課後或假日的休閒活動,也經常讀書到深夜。小康花在課業上的時間越來越久,成績卻越來越退步,與師長講話時越來越不耐煩,與他人發生爭執或暴怒的頻率也越來越多,甚至在學校因細故與同學大打出手……。
小影與小康的例子可能只是冰山一角,根據兒福聯盟在今年婦幼節公布的「2016年兒童心願與煩惱調查」,兒童最大的煩惱來自「人際關係」和「課業壓力」,其中人際關係更幾乎是從學齡前小朋友到高年級兒童共同的問題。親子天下雜誌也曾透過問卷大規模訪問四到九年級中小學生及中小學輔導教師目前學生的情緒現況,問卷結果顯示近九成六輔導老師認為有「情緒困擾」的學生愈來愈多,「人際困擾」和「課業壓力」也是中小學生最大痛點。而不只有情緒困擾的學生越來越多,調查也發現,多數中小學生不知如何有效調節自己的負面情緒。六成二的中小學生表示,如果心情不佳,不知該怎麼辦,國小生比例更接近七成(69%)。男生不善以言詞抒發情緒,五成以上(53%)國中男生就算心情不好,也不會說或寫出來。可見,學齡兒童及青少年的壓力及情緒問題亟需被關注。
艾瑞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提到,學齡期的兒童,若能順利完成發展任務,則能發展出求學、待人做事的基本能力;反之,則會在生活中充滿失敗感。而青少年時期的兒童,面臨自我統整與角色混淆的危機,在這階段的孩子,發展任務在於自我認同,因此,對個人能力、成就表現的肯定及尋求同儕團體的認同就是很重要的事。
金庸筆下的韋小寶聰明伶俐,腦袋靈活,深諳為官之道,再加上一點好運氣,能在官場上平步青雲;但叫他拿筆寫字,就像要他的命一樣。或如明熹宗朱由校,資質聰明,如果能讓他隨著喜好興趣發展,可能會成為一個科學家或是傑出的木匠;但放在領導者的位置上,就是一場大災難。相同的,每個孩子的天賦、個性及優勢能力都不相同,過分重視知識教育及學業成績,會使孩子聚焦在名次或分數,以此判定成功或失敗。但並不是每個孩子都能由課業中獲得成就感,無法累積成功的經驗,將會使孩子累積自卑感,無法順利完成發展任務,也會使孩子出現脫序的行為問題或負面情緒。
被認可及尊重的需求,無關性別、年齡或身分、地位;父母親如果能由自己做起,了解、發掘孩子的長處,不吝給予肯定;孩子也能學習發現自己的優點及欣賞別人的長處。而孩子如果能感到被接納、受肯定,建立起對自己的自信,在進入青春期,面對身體、心理各方面急劇的變化及發展時,也就較不容易受到他人的影響。
青少年階段的孩子渴求同儕團體的接納,因此會把自我的價值建立在同儕的反應上,故而會模仿他人的行為,甚至穿著及打扮。而喜歡、尊重自己的孩子,不會屈服於同儕壓力,一味地模仿、順從別人,而能堅持自己的想法及原則,不從眾,能在尋求同儕認同及獨立自主間取得較好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