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伏結核感染最新療法

■ 感染科主任 蔡文石 醫師

結核病是目前國內最多的法定傳染病,10年前國內結核病人一年約有新案一萬六千人(10萬人有 72.5人),經政府這幾年來努力目前已下降到一年約有一萬一千人(10萬人有40多人),但仍是所有法定傳染病最多者.結核病患者如不治療一年約可傳染12至14人,然而結核病患者症狀不明顯,偶有咳嗽,發燒,食慾不振,體重減輕,不易早期發現故要根絕結核病實屬不易。
政府在這10年間為結核病的防制投注了許多心血,由民國95年推動DOTS治療(Direct observation therapy short course),由觀懷員每日目視患者服藥至完成治療,96年成立多重抗藥性肺結核專業治療團隊,97年開始推動初中以下(<13歲)潛伏性肺結核治療,歷經約8年時間將接觸者逐步擴大,試辦地區延伸,診斷功具精進於今年推出「速克伏」短程治療處方供醫療上診治潛伏結核感染之選擇,底下就政府公版文件提出說明如下:
使用「速克伏」治療潛伏結核感染治療臨床建議
政策說明
疾病管制署參考世界衛生組織及美國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CDC)對於潛伏結核感染(latent TB infection, LTBI) 處置的建議,於2016年3月1日起全面以血液結核丙型干擾素(interferon gamma release assay, IGRA) 做為5歲以上結核病接觸者LTBI診斷工具,並於4月1日起增加提供「速克伏」短程治療處方供醫療上診治潛伏結核感染之選擇,希望透過此治療期程較短、較少肝炎副作用的新處方選擇,協助傳染性肺結核病之全年齡層接觸者,都能經過檢驗接受治療,以減少接觸者未來的發病。「速克伏」處方由於僅有12次,故選用此類處方的潛伏感染者,均需依規定搭配都治關懷送藥,確保每一個藥劑都有被潛伏感染者服用。以下針對新增加處方選擇「速克伏」在使用上,醫療處置和副作用監測之建議,進行說明。
「速克伏」與傳統治療相同治療效果且有較高完成率
除了現行9個月daily isoniazid(INH) 處方(9H),疾病管制署亦推薦的新選擇「速克伏」是一個,一週一次,12個劑量之短程治療處方,其組成的藥物為INH 900mg合併rifapentine(RPT) 900mg,簡稱3HP。這個新的處方選擇,在50公斤的成人,實際使用的藥物為:INH (300mg)3# + RPT (150mg)6#,一共是9顆一次服用。3HP在國外的文獻及國內約200 人的臨床試驗初步數據,有效性都不輸給傳統的9H,故療效是確定有效無虞的。最重要的是,由於治療期程較傳統處方短得多,以及一週一次的服藥,且都治關懷得以落實服藥的完整性,使得治療完成率顯著的上升。在跨國的PREVENTTBTrial比較起9H,治療完成率分別為(84% vs. 69%3),讓受惠民眾比例明顯提升。
使用建議
以下為對於不同年齡層3HP的使用建議(圖1)。依據美國CDC建議,3HP建議使用年齡為12歲(含)以上;國外研究:顯示對於2-11歲的兒童,,除治療完成率顯著提升外,治療中遇到的副作用並沒有比傳統的9H來得少,因此仍以9H為建議處方6。倘因故覺得無法如期完成9H治療,醫師可與家屬討論,評估使用「速克伏」之優劣,始進行3HP處方開立。未滿2歲之兒童,因缺乏臨床試驗數據,不予建議。

2016-05-02_091817

不建議使用者
有三類族群不適用「速克伏」(圖2)要特別提醒臨床醫師注意:孕婦(或準備懷孕的婦女)、INH或Rifampin(RMP)抗藥指標個案的接觸者、及未滿2歲之兒童。此外,若潛伏感染者同時服用其他易與RPT產生藥物交互作用之藥物(如:protease inhibitors, coumadin, methadone, phenytoin…)者(詳見附件一),亦須評估是否適用速克伏處方。
副作用
與藥物相關的肝炎發生比例,3HP明顯地較9H來得低(0.4% vs. 2.7%),而造成永久停藥分別為0.3-0.9%和2-4.3%。非肝炎之導致永久停藥的副作用中,約有3.8%的病人有全身性藥物反應4。其中最常見的類型:21%為類似流感之症狀(flu-like syndrome),例如:頭暈、頭痛、噁心或嘔吐、肌肉痠痛、無力、疲倦、發燒、盜汗、呼吸急促、臉紅及寒顫等症狀;這種情況在9H處方的發生率則相當低(0.4%有全身性藥物反應,其中13%為flu-like syndrome)4,上述的不舒服若經過症狀治療與再確認,造成3HP和9H永久停藥分別為3.5%和0.4%。此類全身性藥物反應副作用,多在短時間內可緩解,不影響服藥,較嚴重的全身性反應絕大多數發生在第三到第四個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