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簡介

鼻

■ 埔基耳鼻喉暨頭頸癌科 林佳翰 醫師

鼻咽部在哪裡?
鼻咽位於鼻腔後區,前方是後鼻孔,上方是顱底,兩側是耳咽管的開口,藉著耳咽管,鼻咽可與中耳相通。後方則為頭顱枕部和頸椎,下方是軟顎。整個鼻咽部的大小約略為一個4公分的正方體,空間雖不算大,但可說是頭顱最中心最難看到的位置之一。

鼻咽癌流行病學
鼻咽癌在中國大陸長江以南沿海各省有較高的發生率,台灣也是發生鼻咽癌的高危險區,估計每年大約有5000名新的鼻咽癌患者,男女比例約3~4:1左右,好發年齡在40至49歲。致病原因比較有關係而較常被提及的有家族遺傳基因、環境因素和EB病毒感染三種。

統計學顯示華人的鼻咽癌發生機率最高,文獻統計縱使是移居國外的第二代,仍比外國當地人發生機率高。臨床上也同時發現鼻咽癌患者一等親之內罹患鼻咽癌的機會是一般人的20~25倍。而環境因素較常被認為較有關的是含硝化物的醃漬食物如鹹魚、香腸、臘肉等等。在EB病毒感染方面,目前已被證實跟鼻咽癌的嚴重程度有正相關性。在臨床上,血液中抗EB病毒抗體力價的測定,在鼻咽癌的篩檢、治療後追蹤及預後的判斷上 ,都有重要的利用價值。

臨床症狀
鼻咽癌的臨床表現極為不明顯。包括有頻繁反覆的單側鼻血、血絲與鼻阻塞,長期單側聽覺障礙或耳鳴合併中耳積液,頸部淋巴結腫大無疼痛逾一個月未消,同時合併有體重不明原因減輕、倦怠感、頭痛、雙眼複視等等。其中頸部淋巴病變是最早、最常出現的臨床表現,估計約佔30%~40%。頭痛則常表現為單側鑽入腦底般的頭痛。鼻咽癌富含血管且易出血,所以通常病患會於早晨第一口痰中帶血絲,偶爾輕度鼻出血或鼻涕帶血絲。鼻部的症狀則因腫瘤阻塞的關係容易產生鼻塞、鼻漏、鼻涕倒流、鼻音過重、嗅覺減低等症狀。耳部症狀則主要因為耳咽管受到阻塞與侵犯造成了聽力障礙、耳鳴、耳悶塞感等症狀。在腦神經侵犯方面,以第五(三叉神經)、六(外旋神經)和十二(舌下神經)對顱神經為主,第五對顱神經受侵犯會出現顏面麻木感,第六對顱神經受侵犯則出現複視,第十二對顱神經受侵犯則舌頭會運動麻痺、萎縮、單側運動不順等等。

診斷方法

藉由病史和臨床表現,只能約略猜測鼻咽癌的可能性,必須經由硬式或軟式內視鏡、電腦斷層及核磁共振掃描等影像檢查,進而進行鼻咽部切片而得到最正確的病理檢查。而血液抗EB病毒抗體測定則有助於早期診斷。

鼻咽癌之分類

鼻咽癌之分類可依病理組織學、臨床表現方式、腫瘤形態等加以分類。病理組織學分類則是最常被使用的鼻咽癌分類,根據世界衛生組織鼻咽癌的WHO classification 可分三型,第一型為鱗狀上皮細胞癌,第二型為未角質化癌,第三型為未分化癌。
鼻咽癌轉移
鼻咽癌是一種常見發生淋巴轉移和血行轉移的惡性腫瘤,常見的淋巴轉移包括咽後淋巴結、上頸部淋巴結、頸部後三角淋巴區侵犯等等。鼻咽癌不但容易往同側頸部淋巴轉移,也容易往對側淋巴轉移。血行轉移則會造成更廣、更遠的遠隔轉移,包括肺臟、肝臟和骨骼較為常見。

分期
根據第六版AJCC癌症分期,鼻咽癌臨床分期也採用TNM分類。T指原發腫瘤大小,可分T1、T2、T3和T4,T1指腫瘤侷限在鼻咽部,T2指腫瘤侵犯鼻咽部周圍軟組織,可分T2a和T2b,T2a指腫瘤侵入口咽或鼻腔,但無咽旁侵犯,T2b則指腫瘤侵犯咽旁,T3指腫瘤侵犯骨骼或鼻竇,T4則指腫瘤有顱內侵犯、顱神經侵犯、顳下窩、下咽、眼眶或咀嚼區受侵犯。N指頸部淋巴結侵犯情形,可分N0、N1、N2 和N3,N0指無區域性淋巴結轉移,N1指單側淋巴結轉移,在鎖骨上窩之上,最大徑≦6公分,N2指雙側淋巴結轉移,在鎖骨上窩之上,最大徑≦6公分,N3可分N3a和N3b,N3a指淋巴結轉移>6公分,N3b則指淋巴結轉移?鎖骨上窩。M指遠隔轉移有無,M0指無遠隔轉移,M1指有遠隔轉移。以此TNM分類,可將鼻咽癌分成第一、二、三和四期臨床分期,其中第二期可分A和B兩型,第四期又分A、B和C三型 。

治療
鼻咽癌對放射治療和化學治療都有相當不錯的敏感性,而鼻咽癌手術不易且鼻咽癌容易有淋巴結轉移,所以手術通常用在診斷、放射治療、後遺症、合併症之處理、鼻咽癌復發之治療選項等。一般而言,早期鼻咽癌(如臨床分期I、IIA)可單採放射治療,而臨床分期IIB、III、 IVA、IVB則建議採放射化學治療法,若已有遠隔轉移(臨床分期IVC病人),則採化學治療為主。
預後
一般而言鼻咽癌的預後不錯,其中臨床分期是影響鼻咽癌預後的最重要因子,早期病人預後較好,晚期病人則較差。女性病患比男性病患預後好,年紀輕者(小於40歲)比年紀大者(大於60歲)預後好。其他如是否有遠隔轉移,是否有復發以及病患之一般身心健康狀況等,也會有相關。
鼻咽癌飲食
鼻咽癌因接受化學治療與放射治療的關係,會產生口乾、口腔咽喉潰瘍、嗅覺味覺的改變、食慾不振、嘔吐等等副作用。營養的補充尤其對於癌症治療特別重要,足夠的營養才有辦法撐過治療戰勝癌症。

口乾是電療最常見的併發症,可於口中含一些小冰塊、並多補充開水、豆漿、牛奶等流質食物,軟質食物則選擇勾芡多湯汁的食物如玉米濃湯、蚵仔麵線、餛飩湯麵等等。另外人工唾液也可改善口乾的情形。口腔與咽喉的潰瘍是電療第二常見的副作用,食物的選擇英挑選較為軟嫩並避免過於刺激性的食物背景如蒸蛋、鮮魚、絞肉、布丁、豆花、地瓜、西谷米、果泥等等。止痛藥有助於減緩傷口的疼痛,另外也建議可食用左旋麩醯胺酸,有助於粘膜的修復。

味覺與嗅覺的改變是化學治療常見的副作用。烹調上可選擇香味較充足的天然調味料如香菇、肉桂、八角等可刺激食慾,另外多食用含鋅的食物如牡蠣、九孔、蛤蠣、瘦肉、蛋等等也有助味覺的恢復。食慾不振的情況可採少量多餐的形式,並從營養濃度較高的食物如濃湯、芝麻糊、果汁牛奶等先行食用。而當噁心嘔吐的情形較為嚴重時,則勿勉強進食,可選擇較為清淡、溫涼的飲食如土司、麥片、去皮雞肉等等,否則容易刺激嘔吐感。

總結
鼻咽癌是華人特別容易罹患的癌症,和遺傳、環境、和EB病毒有不可忽視的關係性,容易發生在40歲至50歲之壯年期,一但患病易對社會、經濟、勞力及家庭造成沈重的負擔。鼻咽癌並不是絕症,需要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在治療的過程中尤其需要注重營養的補充,是可以達到控制甚至治癒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