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暴力對兒童的影響

■ 小兒科病房護理長  賴宣含  護理師

隨著經濟不景氣,失業率高,社會福利縮減的情形下,造成父母親生活壓力大,導致家庭暴力的兒童比率上升。

家庭,是一個提供兒童快樂安全溫暖成長的環境,然而,近年來,由於家庭結構和社會的改變,擁有親密關係的家庭可能已變成性騷擾與施暴之場所,施暴者通常是親密的家人。而身處在家庭暴力環境的兒童常常會有行為或精神上的問題,並會干擾到正常學校、同儕與家庭生活的運作。在這種家庭長大的小孩可能視暴力在親密關係中是理所當然,因此在孩童時代曾目擊家庭暴力或本身是受害者,長大後成為施暴者的比率比一般人高。因為長期目睹家人以暴力的方式處理衝突,無形中將這種互動方式內化成自己行為的一部分,因此,很容易讓家庭暴力的問題延續至下一代。據研究指出,目睹家暴事件的兒童,暴力行為極可能淺移默化,進而在成年後也會有暴力傾向,目睹家庭暴力雖然不一定對兒童少年的身體造成直接傷害,但心理的傷害仍不可忽略。
雖然目擊家庭暴力兒童沒有造成特定的行為不安,但一些兒童可能受挫於無力保護他們母親或擔心其安危,責備自己,因而可能會有創傷壓力症候群(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憂鬱、焦慮、躁動及過度警覺等症狀。較大的孩童可能會有學習障礙、學校成績低落、低自尊心或其他非特定行為。嬰兒與幼兒可能會無法產生依附關係。學齡前期的兒童會有退化性行為、急躁的表現。學齡期的兒童性別差異問題明顯,在男孩方面容易有躁動、失序行為;女孩則會變的畏縮和被動,男孩和女孩可能會沒對自己沒自信、學業發生問題。因為家庭孤立,有些孩童無法參與團體活動,而無法與家庭外的人建立朋友關係。
帶領目睹家暴兒少走向復原之路因為愛與接納、鼓勵與陪伴、肯定與讚賞,讓孩子有機會經歷復原的道路。 復原力是一種能力,也就是生命的韌性,是孩子能夠處理克服生命困境的能力。復原力幫助孩子面對危機時,可以發展出正向因應的力量,讓孩子不會被壓力所擊潰。 所以,我們可以幫助孩子經驗他所擁有的支持與資源,讓孩子知道他並不孤單。引導孩子認識他所具備的優點,讓孩子發展出對自己的信心。帶領孩子了解他所能夠發揮的技巧與能力,讓孩子體會自己的力量,相信「我能夠做到」。 與兒少談話的地點可以選擇可以安靜談話且隱密的空間,營造安心談話的環境與氣氛。
由於一般人不易察覺目睹家庭暴力兒童所承受的心理創傷,因此,這些孩子更需要我們主動的關心與了解,不論是學校、警政、社福、醫療等單位都應更重視家暴兒童的需求,及早提供必要的關懷協助,避免悲劇重複發生,透過教育方法,宣導預防家庭暴力,落實兩性平等之觀念,才是根除家庭暴力問題的解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