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抗藥性菌株感染

● 陳家如 感染管制師

行政院衛生署指出:由於人口老化,慢性病病人逐年增加,侵入性醫療行為及抗生素使用普遍化,加上國際交通便捷、旅遊醫療發展等因素,抗藥性菌株有機會在很短的時間內散播到許多國家,現在抗藥性菌株感染問題在全球各地愈來愈普遍,抗藥性細菌對受感染者的生命安全造成重大威脅,抗藥性菌株的預防已成為全球重要的公共衛生議題。近年我國也積極推行管制政策,執行抗生素管理以確保後代子孫不致面臨沒有抗微生物製劑可用的情形。
一、何謂多重抗藥性菌株(multiple drug resistant organism; MDRO)
多重抗藥性菌株,意指各種常見的致病細菌,對原本有效的抗生素,經由種種機轉演變成對多種抗生素產生抗藥性。常見的抗藥性細菌如:金黃色葡萄球菌、靜止桿菌、綠膿桿菌、腸球菌…等。
二、感染方式
致病細菌主要存在感染病人之血液、體液、分泌物、痰液、皮膚、病床環境等,可經由接觸或間接接觸而移生至其他接觸者,可藉由洗手、戴手套方式來防止,細菌進一步的傳播。
三、高風險對象
住院的病人容易因免疫力低下、長期住院或住加護病房導致這些細菌移生甚至引發感染。
四、預防方法
抗藥性菌株對受感染者的生命安全造成重大威脅,致死率提高,但並非全然無法預防;為減緩抗藥性的問題,除了抗生素之適當與正確使用外,阻斷或減少抗藥性菌株的傳播,亦為直接的預防方法,手部衛生即是最簡單且最有效的預防感染之方法。
五、照顧者(家屬)注意事項
(一)病人住院期間:
採取「接觸隔離防護措施」:探視或接觸病人前、後應以肥皂或乾洗手液洗手,傷口換藥、換尿片或抽痰時,應配戴口罩、手套,以避免接觸病患的體液、分泌物、痰液等,手後避免再碰觸床欄、門把等,以免再受環境污染。
需配合醫院政策挪移病床,單獨或收住於特定病房集中照護。
於隔離期間,非醫療之必要,盡量減少病室外之活動,以避免交互感染。
病人使用之任何用物未經消毒不可與他人共用。
產生之垃圾請丟棄在病房內的感染性垃圾桶,勿攜帶出病房。
病人床單衣物更換後,切勿隨意抖動,所有布單被服請立即丟置於病房內專用的感染性污衣桶內。
為了減少感染,請照顧者(家屬)自備衣物,並帶回家清洗。
避免不必要的探病與陪病,抵抗力較低者(年邁老人或太小小孩)請盡量避免探視病人。
更換照顧者時,請交代清楚應注意事項,共同配合感染管制措施。
(二)病人返家後:
出院返家後,仍應進行自我健康管理,但不需特別執行隔離措施。
若返家後需入住長期照護機構者,則應主動告知長期照護機構,以利進行「接觸隔離防護措施」,並適當安置病人。
六、正確的洗手預防抗藥性菌株的傳播
正確濕洗手步驟:濕、搓、沖、捧、擦,大約需要40-60秒。
正確乾洗手步驟:按壓70-75%酒精、搓手,大約20-30秒,
搓揉口訣:內、外、夾、弓、大、立、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