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語言的力量-淺談藝術治療於醫療領域之應用

■ 屏東基督教醫院前安寧病房護理長 吳讚美 護理師

藝術治療的定義
藝術治療是一種結合創造性藝術表達和心理治療的助人專業。藝術治療工作者提供一個安全而完善的空間,與案主建立互信的治療關係,案主在治療關係中,透過藝術媒材,從事視覺心象的創造性藝術表達,藉此心象表達,反映與統整個人的發展、能力、人格、興趣、意念、潛意識與內心的情感狀態。在治療關係中的表達經驗和作品呈現出來的回饋,具有發展( 成長)、預防、診斷和治療功能。個人情感、問題、潛能與潛意識在治療關係中被發掘與體悟,進而得以在治療關係中加以解決與處理,幫助個案達致自我瞭解、調和情緒、改善社會技能、提昇行為管理和問題解決的能力,促進自我轉變與成長、人格統整及潛能發展。

藝術治療的特質
1. 具有非語言的溝通特質,互動的過程與完成後的分享是建立治療關係的有效方法。創作必須應用知能和感官,可促進幼兒的感覺統合,亦可加強個案的復健 過程中,個案較能放鬆與投入,降低防衛心理,讓潛意識的內容自然浮現讓情緒發洩,是一種能被社會接受而不傷害他人的發洩方式 情緒得以紓解與緩和。
2. 常運用心象做思考,此種心象思考屬於直覺式往往能透露潛意識的內容。作品為個案意念和情感的具體呈現,透過此具體形象個案得以客觀與全面的做自我省察。透過創作,個案有機會去經歷連結過去、現在與未來。
3. 個案能直接經歷到能量的釋放和潛能的發揮。分享,往往能加強其他成員的積極的參與,增進團體的互動與凝聚。作品提供治療師獲得個案病情發展的診斷與評估。定期從事藝術活動可提供個案長期穩定的心理支持。

藝術治療發展史
早期心理學家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對夢的解析是第一套將心理學和視覺形象結合的理論。心理分析(Analytical Psychology) 學家容格(Carl Jung) 由於個人對藝術的興趣, 讓他提出藉著藝術創作,尤其是利用象徵符號(symbol)和原型(archetype) 將壓抑的潛意識(unconsciousness) 視覺化的提升至意識層面上來,這樣才有助於維持個人精神和心理的健康。
十九世紀法國的精神醫師Paul-MaxSimon 被譽為藝術和精神醫療之父。1920 年代,從藝術史學家變成精神科醫師的Hans Prinzhorn,收集了許多來自不同國家精神病患的藝術作品,並出版成書,他相信每一個人都有想要從事不同種藝術活動的慾望和本能,即使是罹患精神疾病的人也是一樣。1940 年代的Margaret Naumburg( 美國藝術治療之母) 是第一位清楚界定藝術治療的學者。她以精神分析為理論基礎,認為藝術創作能投射與彰顯人類的潛意識。她稱此治療性的過程為Art Psychotherapy( 藝術心理治療)。在此之前,教育家、精神科醫師、人類學者和心理學家已經開始嚐試利用藝術創作及其過程去做治療、評估和研究。

藝術治療兩大學派
1. “Art as Therapy 藝術即是治療" 藝術本身就具有治療的能量,它是一種自我發現和自我實現的方法,也是一種自我與外在世界溝通和管道。藝術創作的過程就是一個治療的過程。
2. “Art Psychotherapy 藝術心理治療"。藝術創作(art making) 被運用成為一種治療的方法,一種病人與治療師之間象徵性、非語言的溝通媒介。它強調藝術作品是一個有用的診斷工具來輔助病人和治療師之間言語上的溝通,進而解決問題、化解衝突、形成新的認知來促進個體的成長和正向的改變。

藝術治療應用於醫療與長照領域
在醫療應用的科系有精神科、復健科、小兒科、安寧緩和醫療門診或病房等。長照的單位可使用在日間照顧中心、復健中心、老人照顧中心、護理之家、社區大學、社區關懷站等等。

藝術治療在病房醫療中的功能
1. 藝術活動可緩衝緊張情緒,有助於病人與醫護人員建立良好關係。
2. 病人專注於創作時可減輕壓力、疼痛,紓解情緒。
3. 作品可以成為另一種語言,不論病人是否願意做口語的表達。
4. 病人有機會藉藝術活動的歷程對自己做一個生命的檢視。
5. 作品可以是病人的心路歷程、成長的腳印。
6. 提昇病人在情緒風暴期的生活品質。
7. 關係建立後, 病人可透過作品分享與醫護人員做有意義的互動與深層的溝通。
8. 醫護人員亦可透過與病人的共同創作,來增進相互支持的力量。

藝術治療運用於醫療團隊
1. 透過藝術活動提昇醫護人員的敏銳度與同理心
2. 藉由創作增進醫護人員對自我的了解與信心
3. 藝術活動能增強情緒管理與人際溝通的能力
4. 潛能開發自我觀照,提升醫病關係與醫療品質
5. 美感經驗能創造和諧的氛圍與醫療情境

案例分享:
1. 個案陳女士肺炎末期是位58 歲的單親媽媽,育幼三個女兒,是位裁縫師,呂老師帶領她用不織布及各樣花布做寶貝盒。為讓她有裁縫的觸感,團隊還為她去採購昂貴專業級的剪刀及粉線筆,過程中她減了三隻鳥、三顆草及一個「愛」字貼在寶盒上,並細細分享女兒們的種種,過去與孩子間的互動等等,那是個……末期母親的心聲在創作時娓娓訴說著………
2. 黃小姐是位肝癌末期38 歲的年輕媽媽,皮膚蠟黃,眼眶凹陷厲害,擁有小四、小二、小一的三個小孩,老二始終不太敢進行病房與媽媽互動。團隊及藝術治療志工鍾春櫻老師苦思要如何告知小孩母親即將過世的事實,幾次陪同孩子玩遊戲建立關係後,帶領到藝術治療室,使用黏土及各種繪畫的工具,創作幾個作品,看見老大的哀傷,老二把別人說「人死就會變魔鬼」畫出來,老三畫出繁忙的交通中出現一隻巨大的恐龍搞出很大的破壞著現場,孩子們在畫室裡激動憤慨地演出說出自己的畫……,爾後孩子們選擇創作不同的東西送媽媽,有人串珠珠項鍊,有人摺紙坐飛機說要在媽媽去玩,有人作畫畫……那天我們一起帶著項鍊、畫、飛機去見床邊虛弱的媽媽,媽媽輕輕地牽動嘴角笑笑,讓老三幫忙戴上項鍊,讓老二親手將飛機交給媽媽,老大講訴畫中的內容……

結語
自己在安寧團隊工作多年,邀請了藝術治療的呂素貞老師蒞臨指導,在病房見證藝術的力量,也帶領團隊進行藝術治療,活動中意外看見潛意識的我,非常享受參與的時光,得以放鬆,得以紓解心中的各種情緒與能量。團隊成員在分享中更多彼此了解。在那些日子以後,我也學習一些簡易方式帶領自己的孩子作情緒的放鬆,自己呢!以各樣創作來寫日記,用藝術來養生,是一件生命非常開心的事。
後記:表達性藝術治療包括音樂治療、戲劇治療、舞蹈治療、視覺藝術治療等,此篇文章提藝術治療為視覺藝術治療。

參考文獻:
呂素貞老師課程媒材
藝術治療學會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