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忽視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201409-3■ 文 · 大傳中心

今年,或許讓人感覺是不太平靜的一年。當眾人還未從澎湖空難的震驚中恢復時,高雄氣爆、新店氣爆又接二連三的發生,永和也因為青少年縱火延燒七棟房子甚至造成油漆行老闆不幸喪命,一直到最近的地溝油引爆食安問題……等等,很多人整日活在驚惶恐懼中,不知道食衣住行這些基本民生需求是否可以讓人安心?不知道我們的人身安全是否被保障?很多人到現在可能晚上睡不安枕,出門害怕意外……,尤其對於受災民眾、救災人員、罹難者家屬等來說,可能都產生了很大的心理創傷。

201409-4什麼是『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埔里基督教醫院心理健康中心李妍荻臨床心理師說,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最開始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因為參與戰爭的士兵,目睹到很大的戰爭,自己可能有受傷或看到很多死亡,士兵們被觀察到會不斷回想起這些經驗,深受長期焦慮、惡夢、失眠所苦,且經驗重現達數週、數月,甚或戰爭後數年之久。也有士兵會開始產生麻木、逃避的行為,甚至可能聽到放鞭炮的聲音就連想到炸彈而驚恐,這種情況也是一般所知的砲彈驚恐症(shell shock)。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基本特徵是,失能的心理症狀發展伴隨著創傷事件,會尾隨在一個人發生了超出人類所能承受的創傷事件之後。創傷會對每一個人引發強烈的害怕、恐懼和無助感,包括天然災害例如地震或龍捲風、車禍或飛機墜毀、被強暴、被攻擊,或跟你或你的親密家人有關的其他暴力犯罪。當創傷事件比較是個人性質的,它會更強烈且持續更久,例如強暴或其他暴力犯罪。這可能是親身經歷,或是目睹事件發生,看到別人的生命受到很大威脅或損傷,而使自己產生了一些情緒壓力、睡眠飲食習慣的改變、容易受驚嚇、時常處於緊繃的狀態、做惡夢、看到相關事情會有過度反應、憂慮事情會再度發生。

何時需要就醫?

李妍荻說,觀察是否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其實是要201409-5看持續的時間,因為一般發生像颱風地震、重大災害之後,可能都會有一定程度的情緒反應,但如果持續了一個月以上,仍然沒有改善,就建議要尋求專業的幫助了。

目前可以尋求的專業幫助管道,可以到一般醫院的身心科或精神科就醫,或是到診所的諮商師、心理師尋求幫助。諮商心理師與臨床心理師的差別是在臨床心理師的治療範圍較廣,會以醫學病理的角度來看個案。很多人會擔心是否一但尋求專業協助之後就必須持續很長時間?妍荻說其實這並不一定,而是要看個人的狀況而定。

對於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患者來說,家人的接納及支持非常重要。要讓患者感覺有人在關心、支持他們。雖然現在都說要正向的鼓勵,但對患者來說,在親身經歷、目睹造成嚴重傷害的意外事件之後,人們常會產生強烈的害怕、無助、或恐怖的感覺,所以最需要的反而是被接納及理解支持。家人不要一直否定他們的情緒,陪伴是很重要的,初期可以多聆聽,讓他們把難過悲傷的情緒抒發出來。

若他們還沒有準備好走出來時,其實外面的人也不用強硬的要一直拉他們出來,例如一開始他們還不想走入人群,可以先在家裡陪伴,再慢慢的引導,不要一下子就要硬拉他們出來,反而可能造成反效果。尤其如果他們自己還沒準備好,只是為了配合家人的需要而勉強去做,可能效果更糟。雖然患者不一定會罹患憂鬱症,但若有憂鬱症的病史也是會互相影響的。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通常無法事先預防,因為這是急性的創傷壓力事件,例如走路遇到氣爆,是很難預防的,但當下的處理是很重要的。例如氣爆發生時當下的介入及處置、如何將傷害降到最低,反而才是影響比較大的。

治療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必須考慮許多方面,包括教育、支持、焦慮的處理、以及生活型態的重建等等。幫助當事人瞭解事實的真相,使其了解任何人在壓力之下都可能會產生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讓當事人接納災難已經發生過了,卸下再度去經驗創傷的重擔;鼓勵他們在團體中去分享經驗,並讓其知道有治療師、家人與朋友會一直支持他們,或參與長期性的支持團體效果更加。焦慮的處理技巧都可運用,可建議病人學習肌肉放鬆或接受呼吸訓練。生活型態的改變,例如:規則的睡眠、運動、維持健康的飲食等都是有幫助的。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是一種需要治療的真實疾病,許多有過可怕經歷的人會罹患這個疾病,這並非患者的錯,如果可以協助他們學習如何尋求並獲得幫助、讓他們感覺更好、陪伴他們多走一哩路,就可以協助他們恢復正常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