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寧病房陪伴初體驗

■ 社會工作室

你有曾經思考過自己人生的最後一段路要怎麼走嗎?在還沒認識安寧療護前,本來覺得加護病房是每個疾病末期的患者最後的手段;但因為近期的觀念轉變,有些人在疾病末期會選擇不做侵入性的無效治療、而是給予「緩和症狀」的醫療方式,讓病人有尊嚴的走向人生的終點,並和家人好好的道別,是安寧療護的核心精神。
如果可以選擇自己疾病末期的最後一段路,我想我會選擇尊嚴的走完人生,但對於安寧療護這方面卻沒有深刻的了解。由於在上學期修習了智凱老師的社會團體課,聽他說道有一個計畫是想帶領一群有想法的學生,透過不同領域的訓練,在服務過程中使學生志工瞭解醫務社會工作實務並提升專業職能。透過這個契機,我參加了志工的面試,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老師問我們對安寧病房的想像,我說我們能做的莫過於「陪伴」,的確也是如此,想帶著關懷的心去學習,所以我決定在安寧療護組做志工。
第一次的服務是由之前就來過的學長帶著我們去安寧病房,走進安寧病房時,沒有太多急促的催趕,沒有太多的人走動,反而有種很安詳的感覺,或許這就是醫院想塑造的形象。學長在和我們說關於這裡環境的介紹時,或許是好奇心作祟,我沒有太多專注,一直時不時的往病房裡窺探,發現其實裡面的病床不多,而且人數也才三個,我想這樣的服務品質才能更好,也讓人放心。學長和我們在安寧的社工室講述了一些個案的狀況和一些注意事項,讓我們在服務的過程中可以避免ㄧ些狀況。護理師就問我們要不要進去和阿嬤聊天,我當時想,這麼快?我還沒準備好,另外一個志工也緊張的說,那我們想再看一次個案資料,當下大家就笑了,可見當時的我們的臉看是多麼的慌張。看完資料後,我們兩個走進了病房,剛好阿嬤的小女兒也在,我們和他聊了一下阿嬤的狀況,以比較輕鬆的方式和他的家人談話,讓阿嬤的病房多了一些的歡笑。談話結束後,這次的談話我們很成功,除了建立關係之外,我們給阿嬤帶來歡笑,我想這就是「陪伴」的意義吧!
再去看阿嬤的時候,護理師說我們的任務是別讓阿嬤睡著,因為一直呈現著昏睡狀態不好。我們輕輕地握著阿嬤的手,扶著他去活動室玩桌遊,即使是隔壁的房間,對阿嬤來說還是很吃力,可能是第一次有那麼多大學生來看她,讓他有些緊張,很巧的,我知道阿嬤是客家人,我發現和他說客家語比起台語讓他更能專注我說話。剛好上禮拜跟一位客家人學了「別緊張」怎麼說,我突然腦袋閃過,決定現學現賣,和阿嬤說了這句話,阿嬤聽到後,一直重複我的那句話,讓我們笑得不亦樂乎。護理師和我們說阿嬤很喜歡日文歌,我們就和阿嬤一起唱著桃太郎,還開心到不斷揮著手,就像是開了小型演唱會一般。回去時,牽著阿嬤的手時,讓我想起我的外公,他的手和阿嬤一樣皺皺的,但卻很有溫度。對我來說我們的陪伴不單單只是陪伴,我們讓這裡多了一份歡笑和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