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第246期

我與早期療育的邂逅

心理健康中心 巫郁文 社工師

第一次接觸到「早期療育」這個詞,是在大學的時候,老師一邊播放著國外的記錄片,一邊解說著「早期療育」的概念,當一位穿戴著義肢、開心踢著足球的小男孩出現在螢幕時,老師很感動說:「這就是早期療育帶給孩子們的幫助,讓他就算沒有雙腳,也能盡情的奔跑、踢球」。這就是我與「早期療育」的初次邂逅,匆匆一瞥,是個模模糊糊的概念,但當時老師開心的眼神和激動的語氣,卻讓我印象深刻。 繼續閱讀

加害的被害人

社會工作室主任 楊智凱 社工師

阿粉嫂又進急診室了,這回又被他兒子動粗打傷,基於保護性個案處理原則,社工同仁依往例頗為「無奈」地前往急診室,聆聽她千篇一律孤兒寡母,外加兒子不肖,半哭半怨懟的說詞。
『內容我都想要背給她聽了!』同仁虛脫地癱坐在辦公桌前嘆道,接著又補充一句『真替她兒子感到委屈』… 繼續閱讀

九二一震災後廿年 我們重視在地並重識埔里

社會工作室主任 楊智凱 社工師

埔里在地各社福組織機構於八月十六日齊聚埔里基督教醫院九二一紀念堂,共有九十三位來自政府單位、學界、民間等社會工作單位代表出席此次埔里基督教醫院主辦之九二一震災紀念活動,以及在災後二十年在地社區的變化與福利扶助工作轉型翻轉尋求全新的方向。 繼續閱讀

『饅饅』是愛,『蒸』出幸福~

懷恩養護復健中心 楊文惠 護理長

懷恩養護復健中心很開心在7/25 號邀請到『環島饅頭熱血家族』來到單位
之中,得知這對來自台南市的林波、靳寶儀熱血夫妻是因太太4 年前學作饅
頭時,右手被麵粉機捲入,所幸即時將手抽回才未釀重傷,但手指前端傷及
見骨仍震撼她,促使她反思生命的意義,當時帶著手傷對丈夫林波說:「走!
我們出去走走」。先生就開著發財車載滿製作饅頭的工具及食材開始環島,
沿途拜訪育幼院、教養院、慈善據點、弱勢團體等機構;他們一步一腳印的
做,從當中也體悟生活愈簡單愈幸福,所以發願以所學所得傳播正能量給需
要的人。 繼續閱讀

憨老家庭,有我相挺

愚人之友基金會 許書昀 社工員

「如果有一天我走了,我的憨孩怎麼辦?」這是我服務時最常聽到的話,也是許多心智雙老家庭父母心中永遠的擔憂。

數十年如一日悉心照顧心智障礙的孩子,其實,這群家長並不是鋼鐵人,只是沒有時間喊累。他們常常說「希望我能比我的憨兒晚一點走」,他們不敢想像當自己不在了,自己的憨兒該怎麼辦… 繼續閱讀

團體家屋 失智症長輩的另一個家

愚人之友基金會 張鈺婕 社工師

「團體家屋」? 當你聽到這個名字聯想到什麼呢?它是一種社區型長照服務,但是又有多少人了解實際的內容呢? 在台灣快速老化的人口結構中,長照需求必須是以人為中心的個別化多元服務,因此,從2009 年起,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屬( 現長期照顧司) 就委託愚人之友基金會,辦理的「團體家屋」- 福氣村,如今也將近11 個年頭。一直以來我們秉持著團體家屋的設立宗旨: 營造一個像家的氛圍,入住的失智症長輩可以在這裡依照自己的步調過自己想過的生活,自在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自在的與他人互動;專業的服務人員透過中心方式評估法,像家人一樣提供失智長輩生活支援,並強調生活支持、生活即復健讓長輩發揮潛力,持續生活的習慣,延緩退化速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