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pch 的所有文章

從社會資本觀點建構「社會 企業」的高齡學習取向

■ 劉書劭
教育部第一期樂齡教育講師認證
彰化市社區大學社會企業工作坊講師

高齡學習在台灣發展迅速,2015年已成立313所「樂齡學習中心」,並補助103所大學院校施行「樂齡大學」,在量的快速增長中,中心自主規劃課程的創新設計將成為各「樂齡學習中心」成敗的重要關鍵因素。面對經濟發展的嚴峻與少子高齡化造成生產力下降的人口結構,世界各國都將高齡者的人力資源發展與應用視為施政重點,也漸成為台灣高齡學習課程方案規劃的重要單元。 1945年至1965年出生的戰後嬰兒潮世代被認定為最富有的一代,更是當今台灣參與高齡學習的主體骨幹,筆者認為:學習從社會資本觀點建立及經營「社會企業」(Social Enterprise),是非常適合戰後嬰兒潮世代高齡學習者的人力資源發展課程規劃。 繼續閱讀

沐得你的愛 – 到宅沐浴車

■ 愚人之友基金會  張雅雲 護理師到宅沐浴車-001

在台灣重度失能的臥床者至少有20萬人,「洗澡」對他們來說可能已經是幾年前的「往事」了。沾著屎尿的身軀永遠無法擦拭乾淨,對自己而言身上難聞的氣味,往往只能從旁人接觸時緊蹙的眉頭才會再次想起。
到宅沐浴車是由護理師、操作員及照顧服務員所組成的專業團隊,採用日本原裝進口的行動式沐浴設備,受服務者在兼顧安全、衛生、尊嚴的標準洗澡作業程序中,可以舒適的完成身體清潔,避免感染,同時能夠穩定血壓、促進淋巴循環、安撫神經系統、放鬆肌肉、舒減壓力、改善睡眠、消除水腫、提昇免疫力。在整個過程中是一個溫暖的人際互動,無論照顧或受照顧者都能減輕身體及心理的負擔,轉換更美好的心情。 繼續閱讀

100歲圓夢計畫

100歲圓夢計畫■ 護理之家 賴寶珠 督導

翠瓊阿嬤,出生於民國16年4月21日
94歲那年診斷失智後,因家人想尋求更專業的照顧環境,降低獨自在家之危險及孤寂感,家住台中的阿嬤家人,展轉找到埔基愚人之友福氣村(失智照顧家屋),翠瓊阿嬤,在那生活了近2年的時光,找回了生命的美好。
96歲時因為器官逐漸衰老,一直反覆嗆咳,導致肺炎反覆進出醫院,出院時帶著鼻胃管,入住本院護理之家。 繼續閱讀

林勤霖、蕭錦鋒『真平安』聯合義展暨「長照沙龍」巡迴服務展

真平安聯合義展暨長照沙龍巡迴服務展■ 公共關係室主任  許安琪

   10年長照、在地老化!埔里基督教醫院從事偏鄉醫療一甲子,累積原鄉老人醫療和社區長照10多年經驗,興建長照教學大樓,不但要醫治長者,也要培訓照護人員並做推廣教育。
當天副總統當選人陳建仁先生也應邀出席致詞,針對埔基醫院新建長照教學大樓,並以社區為一單位,透過資源整合與照護人員的培養,實現在地老化。陳建仁大力讚許,強調此一做法符合總統當選人蔡英文和民進黨推動長照計畫的典範,以社區為基礎來推動,移動醫療團體可使部落年長者在自己的家鄉,就近即可以獲得很好的照顧。 繼續閱讀

一根趕牛棍

■ 宣教部 林惠敏 牧師

「…有亞拿的兒子珊迦,他用趕牛的棍子打死六百非利士人。他也救了以色列人。」士師記三章31
《士師記》第三章,只有一節經文記載士師珊迦,相信誰也記不得這位士師的名字,但上帝卻記得,把他名列士師當中。
珊迦作士師時,以色列人的敵人非利士人的勢力甚強盛,以色列人不堪其擾痛苦萬分,上帝揀選珊迦用趕牛的棍子當武器,英勇打死六百非利士人。
一根趕牛棍是平常不起眼的,但在士師珊迦手中,就成為偉大的武器。上帝使用“軟弱的東西”來完成大能的勝利。
用趕牛棍打死六百非利士人是不平常的武藝。珊迦所用的“趕牛的棍子”是一條長棍,一頭釘有尖銳的鐵釘,一邊是平滑的鐵片;尖端在耕地時用來趕牛,平滑的一端則用來清理農具。趕牛棍通常用來清潔耕地的犁,很適合代替矛來使用。今日在中東,人仍然用它趕牛。
以色列人在遭遇危難時,很容易把它當作武器來使用,珊迦就是用它殺敵。 雖然武器很奇怪,但是珊迦還是能夠善用這種罕見的武器來攻擊敵人。
我們是否也注意到我們身上也有熟悉的特殊能力呢?我們的「一根趕牛棍」在哪裡呢?
上帝常常通過少數幾個軟弱的人事物來,完成偉大的事情,這樣我們因著卑微,而更能榮耀我們的主,將一切勝利榮耀,單單歸功於上帝的大能和引導。使徒保羅教導,上帝所選擇和使用的人,常是世人以為愚拙、軟弱、卑賤,而且輕看的人。祂讓有智慧的和強壯的羞愧,「使一切有血氣的,在上帝面前一個也不能自誇。」(林前一:29)
他是十九世紀被上帝所重用的牧者牧迪,一生旅行萬里,曾向一億餘人傳福音,親自為七十五萬罪人禱告。這位大佈道家,於一八七五年十月三十一日,在可容納七千人的溜冰場開佈道大會,當時整個會場塞滿了人,所以就嚴格要求,這是佈道會,是傳福音的,所以只准未信主的人進來,其餘的就不能入場。即使這樣,仍然有一、二萬人無法進場。
慕迪他只有小學學歷,十八歲曾因聖經不及格,無法加入教會。寫的講章錯字連篇,有一次去英國講道,有人嚴厲指正:「聽你講完道,整篇講道有18次文法不對。」牧迪答道:「我已經將我所會的全部用來榮耀上帝!」
我們的上帝使用一位願意將自己,完全奉獻給上帝卑微的人;只要我們肯將自己完完全全地擺上,即使是一根趕牛棍的能力,也必成就上帝偉大榮耀工作。■

短而美的人生 ─ 紀念謝緯出生100週年

■ 文  陳金興

認識每一件工作的價值,再運用堅強的意志和信心來完成它。─ 謝緯

雖短卻美
日治時期的1916年3月2日,謝緯出生,舉家歡慶;
46年前的1970年6月17日,謝緯驟逝,令人震驚。
有一句話說:「但願人們因我的出生而歡笑,因我的死去而哭泣;而不是因我的出生而哭泣,因我的死去而歡笑」。有生,就有死,這是千古不滅的定律。當每個人一呱呱落地時,就已經取得一張「出生」的單程車票,並從這「沒有回程的起點」(the point of no return)出發,直到「死亡」的終點。謝緯牧師/醫師在世的年歲,沒有如詩人大衛所說的70歲、80歲(參考詩篇90:10),上帝給他55個寒暑,為主做工。謝緯的生命雖然短暫,但是,其所留給台灣的精神遺產,卻豐富了教會及醫療的社會實踐意涵,至今「雖死,尚在講話」。
許多文章在感念謝緯之時,常稱他是一位「慈善家醫師」、「虔誠的信徒、慈悲的醫者」;謝緯一生的行誼可謂「美好的腳蹤」,是「醫療人道主義的見證者」;他展現了「台灣人的精神」,是疼惜台灣人的醫師,更是一位十足「擁抱台灣鄉土的社會實踐家」、「醫療宗教家」,堪稱「台灣的史懷哲」。
堅持價值
謝緯的人格特質之一,就是「堅持理念」。由於小學的一場病,他答應上帝與父母要將自己獻給神,這成為他價值取向的原點。在台灣完成神學教育,並負笈東瀛習醫之後,1946年自日返台的謝緯,即按照自己對神的承諾,開始踏上他的「醫療宣教」旅程,自清晨到滿天星斗;從偏遠山區至貧瘠海邊,持續到1970年的最後一口氣。
謝緯的堅持,是「擇善固執」,並非「剛愎自用」,是有一個很明確的目標做指引,向著標竿(guidepost)直跑。因此,他說:「認識每一件工作的價值,再運用堅強的意志和信心來完成它。」
「如果」謝緯在中學畢業時,順利考上醫學院,成了專業醫師;或只當一個駐堂牧師的話,除了他的一生有很大的變化之外,整個台灣醫療宣教史,也將重新改寫。又「假設」謝緯能夠多活10年或20年以上的話,或許台灣的教會事工與醫療事業的發展,也將因而帶來不同之契機。
埔基院長陳恆常醫師說:「我們要衡量一個人在這世界上,到底是不是一個重要或是一個歷久彌新的人,其中一個指標就是,在他之後,到底留下了多少影響力?」誠哉斯言!
醫療典範
若一個人在死後能讓後人追思與懷念,其生前之事業或功績,必有其「與眾不同」之處;他的思維理念及人格特質,也擁有某方面的「獨特性」,這些要素影響其作為與價值觀。謝緯以「甘願做戇人」(甘願成為愚人)的人生哲學闡釋其價值觀,進入台灣偏遠地區之台中縣與南投縣的山地鄉,為原住民的肺病病人義診;其醫療足跡更遍及彰化縣與台南縣沿海地區,為貧困的小兒麻痺症及烏腳病患者免費施療。
謝緯兼任今埔里基督教醫院的首任院長(1955);在埔里創設第一所山地肺病療養院(1956);烏腳病蔓延在台南縣鹽鄉時,他是前往該地為病患開刀的第一位基督徒醫師(1960);謝緯又創辦第一所由台灣人獨立經營的二林基督教醫院(1964)。這些屬「第一」的先鋒工作,使謝緯在台灣醫療宣教的歷史上,發光發亮,造福眾多民眾,堪稱一位「空前」的醫療奇蹟人物。因為,在謝緯之前,並沒有一位台灣人為本土醫療宣教事工做出如此大的貢獻。
如今,在紀念謝緯出生100週年(1916-2016)之際,若能夠將「謝緯精神」— 耶穌為學生洗腳的款式,真正落實於生活上、職場上的話,才不致於失去緬懷與記念謝緯的實質意義。
謝 主恩典賜英才
緯 世救人山與海
牧 育群羊靈得救
醫 療典範台灣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