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安全

■ 醫療品質部副主任 游玉緣
病人在醫院安全嗎?根據醫策會在103年2月公告的調查報告,國內有82%的民眾認為就醫過程是安全的,反觀歐盟(EC)對民眾的調查報告:有53%的人擔心他們在就醫過程中可能遭受傷害,且91%的健保使用者認為病安是一個問題。
強烈對比無論是否為民眾刻意淡化不安全的感受,身在醫療機構的從業人員,都必須知道做好那些事,可以讓醫界執業安全,讓病人就醫安全。以下簡單說明衛生福利部制定病人安全目標的方向及經過共識後頒佈的最新105年-106年病人安全目標,期盼透過說明,讓醫病雙方共同努力提升就醫安全。
五大制定方向第一是普遍性,也就是以大多數的醫院都會面臨的狀況為基礎。第二是可行性,前提是這些建議作法可以落實在每天的例行工作之中。第三是階段性,年度目標均以現況進行調整修訂,且為了不增加醫療機構的困擾,已改為兩年一修。第四是重點性,醫院可依據機構的特性選擇優先推動的重點。第五是系統性,意指全院應該統一用系統性的作法進行改善,而不僅僅是單一部門或科別。
目標一 提升醫療照護人員間的有效溝通。根據統計,溝通不良是造成病人安全事件的最重要原因(參考103年病安通報年報統計,近40%的事件發生原因與醫療溝通有關,也有30%的事件是團隊與病家溝通不良導致),也因此,在新版的病人安全目標,特別將「溝通」列為首要的目標。
目標二 落實病人安全事件管理。美國國家醫學研究院(IOM)在1999年出版了一本「人會出錯」,挑起了世界各地對於病人安全的重視。人會出錯,所以重要的是不要在同樣的錯誤上重覆發生。為了要達此目的,落實病人安全通報是不可少的,而通報之後,藉由團隊的討論找到真正的問題並加以改善,可以避免其他的人在同一個地方不小心犯錯,同時也呼應了醫策會「執業安心,就醫安全」的目標。
目標三 提升手術安全。手術事件對於每一個人都是重大事件,而且一旦發生,對醫病雙方都是不可承受之痛。故此,自開始有病人安全目標之後,手術安全就一直在清單當中,只是從消極的「杜絕手術部位錯誤、病人錯誤及手術程序錯誤」改變成積極的「提升手術安全」。麻醉安全也是手術安全中重要的一環,不容忽視。
目標四 預防病人跌倒及降低傷害程度。病人本身的疾病或生理狀況,本來就容易跌倒,加上藥物或其他的環境設施問題,更容易發生不預期的跌倒。因此,從病人的角度及陪伴者的角度可以做的事情,包括隨時留意病人的生理狀況,注意病室的環境(如適當的光線及通暢的走道),使用適當的輔具及避免單獨將病童遺留在病室內等。
目標五 提升用藥安全。原本為目標一的用藥安全,因為多年推動有成,移到目標五。整個目標推動的重點在「用藥整合」及「藥物過敏史註記」,也是民眾可以一起參與的項目。每次就診前詳細交待常用藥物,確實告知藥物過敏反應史,以降低不必要的憾事發生。
目標六 落實感染管制。最節省成本且最有效的預防院內感染的方式,就是洗手。所以這個目標的執行策略開宗明義的就指出要有足夠的洗手設備,另外不管是醫院的工作人員或是訪客陪客,均要落實正確的洗手時機及正確的洗手方式。另一個降低不必要感染的方式就是正確使用抗生素,避免抗藥性的產生。
目標七 提升管路安全。醫院有各式各樣的管路,管路在放置與照護的過程均需要特別注意,特別是在病人移位的時候,特別注意病人管路的放置,以避免不慎拔除;且為了降低不必要的感染,經評估後可移除的管路亦應儘速移除。
目標八 鼓勵病人及其家屬參與病人安全工作。病人或家屬可以主動向院方反應與病人安全相關的議題,並且參與各項醫療處置之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