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介今年5 歲,有嚴重的打人行為問題。還記得第一次見到小介時,他對周圍環境充滿了好奇、興奮,而在與他遊戲的過程中,感受到的是很大的情緒張力,小介總是用力地把玩具扔在地上、大力拍打黏土、大聲的尖叫;有時安靜的疊好樂高、積木後,不到一秒立即把堆疊好的東西弄倒且以掃射的方式使樂高、積木散落一地。有一次,當小介聽到天花板上有一些聲音時,立即將頭仰起,不停的對天花板吐口水…..」起初對於小介到處亂吐口水的行為我感到不太舒服,內心也有點不高興,但是當我發現他是因為太害怕,所以只好用這種方式來保護自己,我的心就柔軟了,試著將他的動機及心情用他可以懂的方式告訴他,然後他就停止吐口水了,整個人也變得稍微平靜點。
其實每次治療完,我都會有一種一團混亂的感覺,看著小小身軀的小介,卻有著強大的破壞力,好像是費盡力氣告訴我他對這世界有多生氣和困惑,不懂為什麼自己要這樣被對待,本當應該是保護和照顧自己的家人卻成為最大的夢饜。這幾次在治療當下,我都有種想離開遊戲室的感覺,因為太過失序和亂七八糟,但是當我想到這些混亂反映了小介的內心世界或是處於的環境,取而代之的則是滿滿的心疼,所以我想,我會繼續在混亂中與小介同在的,直到他的內心可以找到平靜的那一天!
家庭暴力,尤其對較年幼的孩童施以暴力,近期的比率有逐漸上升之趨勢,而承受家暴的孩童可能會為了要發洩受傷害的情緒及需要使用較激烈的方式保護自己,進而出現較多的攻擊及行為問題,亦會經驗憂鬱、焦慮及罪惡感等複雜交錯的情緒。所以,在面對被家暴的小孩時,要具有足夠的情緒敏感度及耐心,因為他可能會出現許多情緒行為問題、不停挑戰大人的底線,以及處於一個情緒較為混亂的狀態,若我們僅是用更多的管教及生氣的情緒回應他,或是給予更多的規範,往往只會讓孩子陷入更大的恐懼,然後引發更多的憤怒情緒及不服從或具攻擊性的行為,變成一個惡性循環。
那我們可以試著怎麼做呢? 如同一開始我分享的例子,當面對孩子的行為問題時,很多時候我們會被激起情緒反應,此時可先試著思考孩子的動機以及他現在處於什麼情緒狀態,接著用他可以聽懂的方式表達出來,讓他知道自己是被瞭解及接納的,然後可以給予孩子一些情感上的安慰,讓他感受到被愛與自己現在是安全的。
而上面提到說要有足夠的情緒敏感度是什麼意思呢? 因為被家暴的孩子本身的情緒是複雜的,包括害怕、焦慮、生氣及罪惡感,一方面會憎恨施以暴力的人,另一方面也會覺得是不是自己不夠好才會被這樣對待,加上對於施暴者的愛恨糾結,更是讓被家暴的孩子處在一個混亂狀態中,所以我們要協助孩子瞭解、接受及整理自己的情緒,讓他知道不論哪種情緒都是正常的,是一個過程,然後我們會在他身邊陪他渡過。
這是一條需要長期努力的道路,直到被家暴的孩子能重建自信、消除敵意和憤怒的情緒,願意信任別人及相信自己時,才可以揮別心中的那道深深的傷痕和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