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國際醫療救援的回顧

201508-7■ 山地醫學科 蔡欣昱 醫師

時間過的真快,來埔里基督教醫院山地醫療單位工作已超過十年,除了仁愛鄉山地巡迴醫療以外,也因緣際會參加了幾個國家的國際醫療緊急救援,其中包括了2005年2月的南亞海嘯印尼亞齊省,2005年12月的巴基斯坦大地震和2007年3月的中南美洲義診(外交部國合會主辦) 。
2005年10月8日,巴基斯坦西北邊境省和巴控克什米爾等地發生苪氏7.6級地震,死亡人數超過7.3萬,近7萬人重傷,350萬人無家可歸,被稱為南亞大地震。來埔里基督教醫院以前,我已經有參加過好幾次的國際醫療救援的經驗,那年的11月初,當時的劉建志副院長徵詢我的意見是否願意參加由世界展望會主辦的巴基斯坦大地震國際醫療緊急救援,我二話不說就答應了。2005年12月2日和當時的開刀房黃玉玲護理長一起出發去巴基斯坦,每天看診人數都超過150人以上,早出晚歸,巴基斯坦屬於黃土高原地形,早晚溫差非常大,晚上睡覺時需墊兩床和蓋兩條棉被才能入睡,食物方面也是隨遇而安,交通方面更是驚險萬分,生活條件雖然非常惡劣,但是看到災民尤其是孩子們歡樂的臉孔,一切的辛勞彷彿都消失了,精神上的快樂足以彌補過來,直到12月17日凌晨回到埔里,全身才能鬆懈下來。
2005年災難發生時,湧入巴基斯坦的金援、物資和救難隊並不匱乏,街頭救難車隊絡繹不絕,但救災工作卻無法順利推展。災情最慘重的地區因交通尚未恢復未克前往,我們也只能在附近村莊看診,透過翻譯和村民有深入的交談與了解,2005年當時的巴基斯坦國民所得只有美金300元,當時的巴基斯坦和印度的關係非常緊張,百姓的生活雖然非常困苦,但是百姓卻支持全國百分之60以上的預算用在國防軍備上,因為他們知道沒有精良充分的武器是不足以保護國家,每個人都知道沒有國那有家,覆巢之下無完卵,令人非常感慨的是當時的國民黨占多數的立法院卻三番兩次地阻擋了臺灣阿扁政府的軍購案。
參加了這幾個國家的國際醫療緊急救援,深深地體會到我們無法避免災害,但可以努力將災害造成的傷亡和破壞程度降到最低。要讓救災機制有效的運作,仍須仰賴當地政府的救災單位之間更好的協調模式、以及在地方投入足夠的資源。國際組織都很強調支援當地醫療機構的運轉,不希望因為國際組織的介入,造成當地醫療單位的失能,當地的醫療及衛生組織才能長期服務當地人民,外來人只是補其不足並支持長期運作,以合作方式提供當地民眾基本的醫療服務。
國際醫療援助是國際人道援助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尤其醫療與衛生援助被公認為是最能超越種族、政治、戰爭、文化等因素的國際援助工作。
所謂『醫療無國界』,正是國際醫療救援團隊持續努力的發展方向。台灣近年來屢次希望能進入世界衛生組織(WHO),雖然目前尚無法順利的在世界衛生組織展現頭角,不過台灣的各醫療體系卻都已經積極的參與國際醫療救援的活動,獲得國際間的認同。希望未來在國際上一有重大事件發生時,台灣的緊急醫療團隊都能及時的到現場援助。國際緊急災難發生的時刻,無疑需要你我伸出援手,發揮雪中送炭的精神,國際醫療參與是台灣與國際銜接的一座橋樑,也是將台灣帶向世界的一線希望。
本以為參加國際醫療救援是幫助別人,但到了那邊才知道是自己在學習,學習從不同的角度看事情,更學會了將心比心,並體會到身為臺灣人的幸福,也學會了惜福,這是我個人最大的收穫。最後要再一次感謝前任趙院長和劉副院長的支持,我才有機會參加班達亞齊市受災前後比較這幾個國家的國際醫療緊急救援,增加埔基在國際醫療緊急救援的能見度,也希望能回報臺灣各界和國際間921大地震對埔里的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