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義鄉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A)

2019-06-03_114849

愚人之友 羅郁棋 個管員

愚人之友基金會在信義鄉提供老人以及身障者的照顧已經10 餘載,為在地社區民眾所熟悉及信任。為了讓長輩在熟悉的社區接受自己人的照顧,我們在當地培育了許多照顧人才,並鼓勵在地民眾參與照顧行列,同時也增加就業機會。106 年成立信義鄉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由一名布農族社工員的服務開始;107 年1 月,進一步落實了長照服務的輸送,除了聘用在地居服督導外,也讓到宅沐浴車團隊進駐信義鄉,成立了愚人之友信義辦公室,並於當年7 月遷至現址,鄰近信義鄉公所的行政區;108 年2 月,又成立失智社區照顧據點及交通接送服務,真正讓原鄉照顧資源有效整合,實現「找得到、看得到、用得到」的長照2.0 目標,讓服務更快的輸送到有需求的民眾,減少城鄉資源落差的問題。

客家人& 原住民
因緣際會下來到信義鄉,真正居住於部落,無論是生活在原住民家庭或為原鄉服務,對我而言其實是一道試煉。非原住民進入原鄉,我的臉孔表露無疑地是布農族口中的Puut( 註: 閩南人),即便我是Ngaingai kun( 註: 客家人),但對於原住民來說我們就是不一樣,那層防備心與不信任感亦隨之築起,文化及語言則更顯現出彼此間的差異。剛開始實地服務中,我與原住民同事共同訪視,體悟到不同族群間互動方式的差異,因為『不一樣』而受到刻板印象的冷落回應,讓我就是覺得少了那份歸屬感,內心的挫折,無法言喻。但一轉念,我也感謝有這樣的機會,因為這是不可避免的事實,而逃避並不能解決問題,我必須秉持學習且尊重的心態,接納此現狀,並以現有的專業及真誠的態度去服務長輩。經過時間的淬鍊,現在的我在一次又一次的服務過程裡,慢慢地可以看見原住民個案可愛與熱情,雖然慢熟,但獨特的幽默總是讓我在工作裡得到歡笑,我所能回報的就是將長照2.0 的服務做最好的連結,讓他們得到舒適的照顧和更好的生活品質。

「自己人」照顧「自己人」
當我在信義鄉遇見同屬於客家人的個案,我能使用熟悉的語言與長輩對談,不需要太多的詞語手式解釋,便可馬上同理長輩對於事情的看法,因著相同的語言、文化,我能夠很快的理解他們思考的脈絡和生活習性。此時,我才終明白何謂原鄉服務的獨特性,使用當地族人照顧部落的服務需求者,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因為在建立關係上相對容易許多。而信義鄉屬原漢族群混居的狀況,這正是我存在的價值,以我自身的經驗及現有身分,更能以多元的角度學習與不同族群相處,並以對等的高度去面對服務對象。這些與長輩互動的過程其實是一個生命影響生命的過程,亦如聖經所言:「施比受更為有福」,我們常以為所付出的多,其實最終是得到得更豐富。面對族群間的差異,藉由長時間的陪伴可以跨越這道高牆,服務使用者會感受到真誠,親力而為服務長者、身障者,他們不再感到疑慮、隔閡,取而代之的是心存感恩。不分族群,照顧每個有需要的人,特別是對社會最弱勢者的服務工作,這正是「愚人之友」存在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