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皮屋女孩與玩具(上)

心理健康中心 黃碗婷

車子開進小路盡頭的空地,映入眼簾的是一座鐵皮搭建的矮房,鐵皮屋前坐著一位老婦人,她的身軀佔滿了破舊的籐椅。當我們走近時,她的身體略向前傾但並未起身,含著笑意的眼神看起來有些迷濛。聽我們表明來意後,她緩緩地指著不遠處的小女孩,那便是我們今天要找的人。
小女孩今年剛滿三歲,和祖父母同住在鐵皮屋裡,父親入獄服刑已兩年多,母親在父親入獄後沒多久便離開鐵皮屋了。祖父白天在工地打零工,是家中唯一的經濟支柱,而祖母由於精神疾病藥物副作用的影響,身體變得臃腫且反應緩慢,連做飯都沒無能為力,每天坐在籐椅上看著小女孩,等著丈夫中午送便當回來。
鐵皮屋裡沒有隔間,窄小烏黑的神明桌旁就是他們的床舖,一大張床墊直接放在地上,床的另一頭是電視機。「屋子裡沒有任何玩具,我上次來家訪時就注意到了。」早療社工說。
語言治療師拿出玩具箱,小女孩瞪大眼睛看著卻遲遲沒有動作。我和治療師拿出切水果的玩具組,一邊示範切開水果,一邊說著水果名稱。一般來說,這時候小朋友們通常會慢慢靠近來參與我們,或直接伸手去拿玩具,但小女孩沒有,她仍然站在原地看著我們。
「這可能是她第一次看到玩具。」早療社工又說。
當醫師跟社工嘗試詢問祖母,有關小女孩的出生狀況時,祖母大多是笑而不答,或許是真的不知道,也或許是她不知道該如何回答。我和治療師繼續嘗試著引導小女孩開口說話,或伸手來接我們遞過去的玩具,但仍徒勞無功。
後來小女孩終於邁開腳步,但不是走向我們或玩具箱,而是去追逐門前的一隻母雞。她邊跑邊看向我們,彷彿在告訴我們:「這才是我遊戲的方式。」
醫師評估後決定直接發綜合報告書,讓早療社工為小女孩申請到宅療育服務,並建議銜接幼兒教育,讓小女孩有機會接觸更多的環境刺激。
當我們離去時,小女孩站在鐵皮屋前,手裡拿著剛剛追母雞時撿到的小木棒,祖母仍然坐在屋前的籐椅上。而我,對第一次看到玩具的三歲小女孩感到震驚,對無計可施的自己感到汗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