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愚人之友身心障礙社區資源中心 曾祥鳳 社工
身障社區資源中心,是身心障礙整合性的服務連結、管理與支持,提供個案管理、辦理相關法定活動、身障的需求評估等服務。身心障礙者所面臨的問題,會因為障礙類別、個人及家庭、當地服務資源等因素有所不同,社工的主要工作包括:訪案、蒐集相關資料、連結適用資源、進行溝通協調等等。南投縣共有三個單位承接縣府委辦的身障社區資源中心業務,愚人之友基金會是其中之一,不可避免的,我們又被分配到最遠的仁愛、信義、水里、集集等偏遠地區為服務範圍。說到這裡,大家應該對『身心障礙社區資源中心』的工作,有初步『官方版』的了解了吧。不過更多精彩的『民間故事』可要請各位再往下細讀喔!
最近剛接到一件縣府轉介需要做關懷訪視的案子,經追查之後發現,此戶的母親正在平地的養護中心,於是社工連結機構並取得這位母親的同意,錄製母親思念家人的影帶,讓社工從埔里跋山涉水地送回仁愛鄉山上。在這海拔2,300公尺、北可往梨山、東可向花蓮的高山上,來回雖不到150公里,車程卻是足足要花費近8個小時,這可是山路哪!駕駛公務車不像當地的越野車能穿梭自如,訪視社工也非當地人熟悉地形那般的駕車技術,面對陌生環境,硬是在崎嶇山地暈頭轉向的晃了8個小時,有驚無險,終於完成此次的『高地』任務。
此戶受關懷的家庭,有位八十多歲的老父親住在高山部落,身體逐漸年老退化,不免有些病痛,加上擔憂智能障礙的兒子,動不動就出去滿山遍野的亂跑,時常迷路、走丟,還得要出去尋兒。儘管當地派出所員警、村幹事等人皆熱心協尋,還是避免不了三更半夜搜山尋子的場景。原本此兒平時是母親照料,偶而還能帶出散步,但山上服務資源不足,母親只得下山入住適合的養護中心。現在,照顧兒子的責任落在年邁的老父身上,問題就層出不窮了。老人家衰退的身軀無法帶健壯的兒子外出散步,跟不上也拉不住。這一次的訪視,社工突然福至心靈,充分發揮『為愛多走一哩路』的『愚人精神』,想到一個絕佳的點子,就是用手機line的功能與機構社工連絡上,讓老父和住機構的太太視訊通話。突如其來的相見,兩個人都哭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因為距離的關係、鮮少探視,案家又沒申請網路、老父也不懂得操作,此時此刻真是百感交集,千言萬語盡在不言中。拜通訊科技之賜,也算是讓這對魂牽夢繫、緣慳一面的夫妻,得償相會的心願。雖然後續仍需處理智障兒入住安置機構的問題,但此次的訪視還算是圓滿成功喔!
看完了高山恩愛夫妻的感人故事,另一個在平地發生的案例,卻是令人義憤填膺的家庭悲劇。話說是家屬找上了熱心的議員幫忙,讓整個事件馬上就出現在議員的facebook中,縣政府在壓力下不得不立刻處理。原來這位年輕的女性,腦傷合併肢體障礙是屬於極重度的個案,平時臥床、骨瘦如柴,負責照顧她的家人已經身心俱疲、瀕臨崩潰,照顧品質當然不理想。根據社工的專業,這樣的個案應該入住機構才對,但是,監護人卻堅持不同意,原因只是不想負擔入住機構費用的部分負擔。其實監護人有存款,每個月又有固定俸祿,經濟狀況為一般戶,只需要負擔所申請福利服務一定比例的自付額而已。無奈監護人卻不肯拿出分文,且利用協商不斷拖延,讓社工人員、安置機構足足等待了一年仍無法達成共識。
有錢的不想出錢,不堪照顧負荷的還得咬牙苦撐,這樣的案例真令人為之氣結!無法為自己發聲的身障者尤其痛苦,這樣的成本要社會大眾一起分擔嗎?小小的社工想不清楚這許多的事,很想放手不管,但轉念一想秉持『愚人精神』,還是要『為愛多走一里路』,繼續協助個案增加居家服務的時數,安排提供沐浴服務,和案家協調溝通,希望先改善個案的居住環境,幫忙清理個案的房間;連結輔具中心媒合便盆椅,在個案還能坐著洗澡的情況下方便沐浴;肢體逐漸僵硬的部分,連結專業治療師,希望提供延緩惡化的復健。作為身心障礙社區資源中心的社工,了解個案身心障礙的程度及家庭經濟狀況,協助申請不同額度的補助,在案家同意使用的前提下,盡可能地做好各種服務的連結,這是我們的本分。
作為身心障礙社區資源中心的社工,可以看到許多特別的案例,個人問題會影響家庭,家庭問題會釀成社會案件,在這樣的循環裡,與其說我們是為弱勢提供服務,不如說是這社會給了我們機會,讓我們參與了更多的特訓,變得更成熟也更寬廣。社會現實、人情冷暖,這些糾結的社會問題常非單一因素造成,更不是我們三言兩語就能說清楚講明白的。所以,成為一個社工人員,一定要自我期許、勉勵,不輕看自己,從個人出發,善於連結資源,發揮影響力,互相協助成為一個網絡,盡可能地投入精神、體力,給予弱勢族群溫暖的關懷與持續支持。在這個網絡裡,我們的態度將決定了自己的人生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