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這些都是你所關切的嗎?

文.社區暨長照醫學部主任 詹弘廷 醫師

曾幾何時……社會老得這麼快!

自然有其規律,人類生命軌跡也如同春夏秋冬綿延交替,「人會變老」原本就不稀奇,但是許多人都說:「台灣社會變老了!」台灣65 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率,於1993 年達7.10%,跨越人口高齡化國家(aging nation)的門檻;老年人口將於2017 年達281 萬人(14%)成為「老齡國家(Aged)」;2025 年我國人口中將有五分之一是老人,成為「超高齡國家(Super aged)」。我國目前人口老化的速度已是「世界第一」,換言之,台灣面臨人口老化浪潮的衝擊,將比其他國家來的更快、更急。

其實,全球人口結構因「生育率下降」與「平均餘命延長」,普遍進入高齡社會已是必然趨勢,原本國民平均餘命的增加,是國家力量進步和繁榮的指標,但是快速的人口老化,卻帶來社會大眾在政治、經濟、文化及社會層面的適應問題,這也是現今各國社會政策與產業發展的重要課題,也是政府及民間共同關注的焦點。如何讓越來越多的資深國民,仍享有健康、安全、活力、尊嚴與自主的晚年生活,是整個台灣社會,包括老人本身、家庭、民間和政府部門現在及未來共同的責任,更是一種挑戰、是全民必須學習的一門功課!

曾幾何時……連聯合國都要在乎!

20 世紀末至21 世紀初時,「健康」與「福祉」就被聯合國認定為老人生活的兩大迫切與普及的社會議題。為積極迎向高齡社會、重視老人人權,聯合國於1991 年時提出「聯合國老人綱領」,呼籲各國儘可能將這些原則納入到老人相關的照顧服務政策與措施中,此五大原則為:需協助老年人過「獨立、照顧、參與、自我充實、有尊嚴」的生活。 世界衛生組織(WHO) 於2002 年提出「活躍老化(Active aging)」的觀念,認為欲使老化成為正面經驗,「為了增進民眾老年期生活品質應達到最適宜的健康、社會參與及安全的過程」,這也是目前國際組織擬訂老人健康政策的主要參考架構。

2008 年更進一步提出「成功老化(Successful aging)」的新思維,指出老年人能在生理、心理和社會三個層面的均衡發展,在「生理方面」,維持良好的健康及獨立自主的生活;在「心理方面」,適應良好,認知功能正常無憂鬱症狀;在「社會方面」,維持良好的家庭及社會關係,讓身心靈保持最佳的狀態,進而享受老年的生活。而2014 年世界衛生組織
更將高齡者的年齡定義由65 歲提高至70 歲。這都在在顯示,全球各國對於人口老化的積極因應態度,也反映人類面對高齡化社會的嚴肅性。

曾幾何時…老年人也成了社會資源的主流!

福瑞德.皮爾斯(Fred Pearce)在其《人口大震盪》一書中,提到人口老化確實為世界各國帶來不同程度的問題和考驗,認為銀髮族的增加是帶來威脅和希望,其端賴於世界如何看待老人,是「資產」?或是「負債」?有著不同的結果,高齡化亦可能創造出一個祥和和簡樸的社會。何況,人口的高齡化將不再是短暫的過渡現象,可能是永久的存在。因此,2007 年世界衛生組織在高齡友善城市的概念和做法上,便以住宅、交通、戶外空間與建築規劃、社會參與、溝通與訊息傳播、市民參與與就業、社會尊重、社區支持與醫療服務等八大發展為指標,期冀排除環境中障礙,進而增進老人日常活動與社會參與機會。近來,歐盟
更指定2012 年為「活躍老化暨世代間連結年」,目的在鼓勵各國在活躍老化的研究及世代間連結的問題上,進行社會對話,期望透過世代對話及因應政策的討論,改變公眾對高齡化的刻板印象,儘可能讓高齡者能在有生之年對自己的生命負責外,也能對社會有所貢獻,確保社會的創造力、包容力及凝聚力,創造一個不分年齡,人人均能共享的歐洲,讓國家能在人口結構轉變下,仍能維持經濟社會的繁榮及穩定發展。

全球高齡化社會即將到來,社會結構及生活形態也會改變,我們當遠觀國際發展經驗,審視我國社會變遷脈動,因應高齡生活問題與需求,研擬規劃「活躍老化」、「高齡友善」與「世代融合」之政策及方案,形塑老人正面社會圖像、激發生命潛能及民眾互助美德,使國民在面對生命老化之必經歷程裡,能保有健康、安全及社會參與能力,能夠過一個有尊嚴且活躍又喜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