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情文(下)

心理健康中心 戴文釧 語言治療師

在山地巡迴醫療經歷的點點滴滴,有苦有甜,有些很正向的經驗,但也有令人感到挫折的時刻。這項特殊服務有別於在醫院的臨床工作,會有很多不一樣的體驗或經歷。在顛簸的山路上跋山涉水,不畏風雨的進行服務,夥伴們都是充滿助人的熱情和活力的,但偶爾也會有讓人感到困惑狀況。曾經我們遇過一位山上老師提出的疑問,他說:「會不會因為你們都是用平地的標準來看原住民,所以每個孩子對你們來說都是刺激、經驗不足?」,針對老師的疑惑,後來我利用入班觀察的策略,來具體指出孩子和同儕間的差異,協助他理解孩子的確遭遇困難而非標籤化的誤解。但,這的確是一個值得思考的議題,直到今天我仍會不時的反思,甚至以這件事為例來與我臨床上督導的實習生討論。的確,因為不同區域的文化差異或特性,某些我們認為尋常不過的概念,在不同的區域未必如此,這是在評估服務對象是否需要時,我們要特別注意的。但若相孩子相對於其他同儕的學習表現顯著落後,每個單字、指令都需要多次教導,還未必記得起來,那顯然不單是文化差異的問題,透過介入來協助個案的語言發展便是當務之急。有時在服務過程會遭遇接受服務的孩子缺課嚴重 (一星期只來一兩次),或是好不容易學會課堂規則、熟悉老師,甚至稍微掌握了顏色、形狀、點數等概念,卻因為出席率低,而導致孩子不能穩固的記住,甚至需要重新來過,的確會讓人感到洩氣,但也還好我有可靠的個案管理師、社工、學校老師等人的協助和支持,讓我能不致沮喪,持續的燃燒我的熱情。
也很幸運地,我有一群相互扶持且可靠的團隊夥伴 (臨床心理師和職能治療師),即使遇到各種狀況都可以在團隊合作下安然度過。最初大家陸續加入這個計劃時,彼此尚不熟悉,但在一起合作,且一次次面對並克服各種考驗的情況下,彼此間培養了強韌的合作默契。在此必須深深的對我的夥伴們致謝,感謝他們陪我一起成長、共度難關,也從專業間的交流、團隊的合作中精益求精。有他們才能成就現在的我。
也感謝山地醫療的早療計畫,讓我有更多學習的機會,不論在專業上還是從孩子身上學到的臨床技巧,都成就了更好的我。